在愛中運用恩賜

日期:2023年6月18日及7月9日
題目:在愛中運用恩賜
經文:彼得前書第4章7-10節、哥林多前書第12章4-11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恩賜必然帶來教會的興旺嗎?
若是弟兄姊妹都很有恩賜,甚麼人才都有,團契生活是否能令彼此生命成長,敬拜生活是否必蒙上帝喜悅,事奉是否必能榮耀上帝呢?哥林多教會的事實告訴我們,未必!

恩賜豐富 相爭不絕
保羅在致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解釋恩賜與聖靈的關係,又列出九項恩賜,可見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滿有智慧和能力,可惜內部嚴重不和,分黨分派,自高自大,爭鬥不斷,恩賜成了爭競的工具,看誰的恩賜更強更重要。

聖靈全主動
保羅針對信徒把恩賜作為較量的工具,告訴他們恩賜不屬於他們,恩賜是聖靈的。他們的恩賜不是憑自己的本事,乃是聖靈隨己意所賜,所以任何人沒有可誇的理由,以恩賜彼此較量、爭競全然無理。

你知道自己的恩賜?
保羅列出眾多恩賜中的九項,未羅列的還有很多,比如音樂、治理、領導、教導等等。

弟兄姊妹認識自己的恩賜嗎?恩賜是從聖靈而來,是從我們事奉中發現或發掘出來的,不是在某時某刻突然從天而降,並隨即運用自如。

聖靈給我們恩賜,要我們在參與中發掘出來,又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有人在事奉中不斷嘗試,發掘了音樂的恩賜,成為司琴。有人在參與主日學的事奉中,發掘了教導的恩賜;也有發掘了花藝恩賜的。

聖靈毫不吝惜賜下恩賜,只是願意發掘的人太少了。求主激發我們愛主的心,使我們有信心和勇氣,因着愛主愛人的緣故,願意接受挑戰,嘗試不同事奉崗位,留意聖靈的引導,讓恩賜漸漸顯露出來。

此外,弟兄姊妹從旁的觀察,也能給予提示。聖靈在我們之間進行聯繫,使我們的生命彼此互通,正如肢體之間互通及扶助。弟兄姊妹之間誠懇真實的提醒,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幫助!

恩賜須要運用
有人蒙聖靈賜予很多恩賜,卻不願意投入教會的事奉中。是信心不足嗎?是懶惰嗎?不喜歡與人合作嗎?各有各的原因,但是上帝既然賜下恩賜,必然託付了我們當作的事;不要辜負上帝的心意,不要忘記祂所託付的。

令人難過的是,上帝的國度本可擴展得更快更好,但一些有恩賜的肢體未有投入事奉。聖經提醒我們:「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8)願基督十字架犠牲的愛再次燃點我們愛主的心,多參與事奉,體察主的心腸,彼此相愛多一些。

恩賜須要操練
聖靈所賜的恩賜是要實踐和練習,透過操練、交流分享學習,更蒙上帝大能的幫助,叫上帝榮上加榮。

每個事奉崗位都應該不停進步,讓愛主愛人的心不斷成長,更討主的喜悅。保羅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着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穌所以得着我的。」(腓三12)

恩賜與愛
恩賜要發掘、要運用、要操練,這只是起點;恩賜最大的功用,是彼此服事。單獨一個恩賜,能夠得到的成果是很有限的。善於傳福音,但沒有關懷配合,沒有善於教導的跟進,又沒有善於治理安排投入教會生活,信徒如何成長呢?聖經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能夠運用恩賜與其他肢體配搭,達成彼此服事的果效,才是達成上帝所託付的恩賜,做個好管家。好管家就是讓主人所託付的東西,不斷增值!彼此服事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彼此相愛。

迫切感—愛的需要(彼前四7-10)
這段經文給予我們一份迫切感—主再來的日子近了,萬物的結局近了,在主來到之前,邪惡的勢力會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互不信任、彼此指責,小小的事,就可以挑起無窮的紛爭,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要:

1. 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潔身自愛,不受環境污染,在禱告中保持清醒;2. 彼此切實相愛;不是虛情假意,而是真真實實地關懷愛護支持,不讓罪破壞愛,反倒讓愛令罪發不出影響力;
3. 切實相愛,就是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做個健康而有活力的人

    做個健康而有活力的人

    (健康人生講座第一期)

    面對疫情、經濟、移民潮等等,人心不安和徬徨,明天如何?如何培養健康而有活力的生命?本講座是針對這時勢,從聖經、神學、近代學者的觀點,以及個人生活中的體會,與大家分享應時的健康人生講座,歡迎参加!

    日期:2023年7月26日、8月2、9、16日(逢星期三)

    時間:上午10時30分至12時

    地點:香港跑馬地山村道9號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鄰近養和醫院)

    講員:許開明牧師博士 (MPhil, D.Min, Ph.D)(許牧師是中華基督教會榮休主任牧師,香港閩南堂前主任牧師;現職漢語網络神學院副院長,研究副總監,高级課程主任,聖經及神學科教授。)

    講題:1. 做個站得起來的人 (7月26日)
       2. 做個有生命力的人 (8月2日)
       3. 做個有自我尊嚴的人 (8月9日)
       4. 做個自我形像健康的人 (8月16日)

    費用:全免

    查詢:2893-2242

    [請按此處報名]

    2023年探訪監獄囚友 (八月份)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差傳部與基督教牧愛會聯合舉辦2023年探訪監獄囚友 (八月份)

    『……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36、40)

    雖然他們在重重深鎖之中,但基督的福音仍然臨到他們。你願意關懷他們,與他們分享基督的愛嗎?

    日  期:2023年8月20日(主日)

    時  間:下午1:00—5:00

    名  額:9位

    院所地址:香港赤柱東頭灣道99號

    囚友類別:男性成年囚友

    截止報名:7月9日(主日)

    凡首次參加者必須預留時間,出席8月13日(主日)中午12:30在跑馬地堂舉行的簡介會。有意報名者,請掃描壁報板或周刊上的二維碼及填寫表格,或向教牧同工報名。

    注意事項:
    1. 必須年滿18歲或以上;
    2. 參加者必須為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願意學習關懷和傳福音,並承諾遵守牧愛會的探訪指引;
    3. 弟兄姊妹若曾私下探訪正在監獄服刑的親戚/朋友,均不能參與是次聚會;
    4. 閩南堂會友優先;
    5. 差傳部會按照性別組合作出合適的安排;
    6. 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7. 如有任何爭議,差傳部保留最終之決定權。

    支持捐助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新建牧師退休住所工程費」

    區會在 70 年代中期於新界屯門何福堂會所所屬的地段內興建了福堂樓,作為牧師退休宿舍之用。退休牧師如符合區會所規定之資格者,可申請入住牧師退休宿舍。由於福堂樓經歷數十載風吹雨打,故近年需要不斷投入資金進行維修保養。有見及此,區會執行委員會通過於新界元朗東門口地段新建牧師退休住所,共提供 10 個單位,取代福堂樓。建築工程已經開始,建築費及基本設備裝置費預算約為 1,900 萬元,預計於 2023 年底竣工。

    為此,長執會決議以「香港閩南堂」名義支持是項工程,以表達對區會退休牧師的關懷和敬意,使有需要的牧者退休後無需擔憂居住問題。

    為鼓勵弟兄姊妹慷慨捐助「新建牧師退休住所工程費」項目,教會將以配對形式撥備捐款。凡弟兄姊妹捐款 1 元,教會便從經常費中撥備 1
    元捐助,撥款上限為 50 萬元。教會將於 9 月初將弟兄姊妹的捐款連同教會撥備的款項以「香港閩南堂」名義交予區會。

    捐款目標:於 8 月底前鼓勵弟兄姊妹捐款合共 50 萬元或以上。

    如欲捐款支持上述事工,請在奉獻封上標明「支持區會新建牧師退休住所工程費 」。弟兄姊妹亦可以「個人」名義參與區會「獻磚運動」方案, 在新建樓房落成後,在牆身泐名誌念。詳情請參考區會網頁「獻磚計劃」籌款專頁的資料。

    (項目資料及圖片摘自香港區會《東門口牧師退休住所工程費籌款專頁》)

    三一論 (培育部網上平日學課程)

    主題:「三一論」(共4堂)

    日期:2023年7月7日至7月28日(逢禮拜五)

    時間:晚上8時至9時

    形式:Zoom

    導師:麥寶山牧師

    內容:基督信仰的宣告只有一位上帝,就是創造天地的主,聖經啟示這位獨一的上帝有三個位格。究竟教會宣稱上帝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根據何在?對我們的信仰有何重要?早期的教父如何從眾說紛紜中,梳理出這個教義呢?這都是作為廿一世紀的基督徒應該認識的信仰內容。

    報名:請向教牧或培育部部長報名

    查詢:2893-2242

    香港閩南堂回顧

    2023年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立會85周年紀念,同頌主恩,榮歸上帝。

    slide 1
    Image Slide 2
    Image Slide 1
    Image Slide 3
    85Anniversary3
    85Anniversary4
    85Anniversary5
    85Anniversary6
    85Anniversary7
    85Anniversary8
    85Anniversary9
    85Anniversary10
    85Anniversary11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復活的耶穌基督

    日期:2023年6月11日
    題目:復活的耶穌基督
    經文:使徒行傳第4章1-22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彼得和約翰因傳講耶穌基督復活的好消息而被捕,這是初期教會首次遭受逼迫。

    一. 復活的耶穌基督是世人唯一的好消息
    I. 好消息—耶穌基督已復活(徒四1-4)

    事情始於一個瘸子得醫治,「(瘸子得痊癒)就跳起來,站着,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着,跳着,讚美上帝。」(徒三8)百姓認識他是生來瘸腿的,就希奇究竟他是如何得到痊癒?他們興奮和喧鬧的聲音,很快便將祭司們、守殿官並撒都該人引來了。因為他們都感到很不安。他們以為八周前把耶穌釘死在字架上,從此除掉了「耶穌運動」,那知幾日前的五旬節,彼得傳揚耶穌基督已復活,信的人就有大約三千人。今次彼得和約翰不但繼續傳耶穌基督復活的消息,更是在聖殿裏,還以神蹟醫好了生來瘸腿的,作為耶穌基督真正復活了的證據。

    主耶穌基督已復活的消息,使祭司們、守殿官並撒都該人感到威脅,懼怕會失去群眾的支持,怕失去地位、權柄及生計。如果容許彼得和約翰繼續傳揚主耶穌基督已復活的消息,必表明自己沒有從上帝而來的啟示和權柄,他們的靈性狀況、信仰和教義便會受到群眾質疑,因而危及他們在百姓中的領導地位。

    更嚴重的是如果承認耶穌復活,他們便要承認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是錯誤的,因復活的耶穌代表祂真的是上帝的兒子,那麼他們就是罪人。

    但不論他們如何阻止彼得和約翰,群眾已做出了回應。那天又有五千名男子(不包括婦女和兒童)相信了耶穌。加上五旬節的三千人,一共已有八千多人相信了這好消息。主耶穌基督確實已復活了!

    II. 好消息—耶穌的名使瘸腿的得痊癒(徒四5-10)
    耶穌的名使瘸腿的得痊癒代表甚麼?代表耶穌就是彌賽亞,已從死裏復活,是全能的醫治者,關心我們日常生活的所需;祂復活的大能能改變生命,使生命完整(完全)。

    「痊癒」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得救、要完整、安然無恙、被醫治。這意味着一個人持續地完整,在身體和情感上都達到完整。

    這個瘸子完全被改變,他不但身體得到醫治,他的態度和生活也完全被改變了。(徒三7-8)他不再害羞或自卑,不再因無助而感到尷尬和絕望。他從內到外都得救了,整個人格都改變了。他跳起來,站着,又行走;進入聖殿,走着,跳着,讚美上帝。似乎想讓所有人都知道主耶穌基督的名在他身上成就了的大事。

    主耶穌復活的大能能改變人的生命,使之完整(完全/豐盛)。當我們接受主耶穌基督為救主時,主耶穌不只是滿足我們的需要,更是使我們生命變得完整/豐盛。我們有沒有瘸子得痊癒的喜樂?我們是否跳着、走着,讚美上帝,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主耶穌基督復活的好消息!

    III. 好消息—信耶穌是唯一的得救方法(徒四11-12)
    耶穌基督是惟一的救主。(徒四12)人不能自救,也不能救別人,惟有相信主耶穌才能得救贖。(羅六23)

    我們擁有最寶貴且惟一的好消息,我們要學習彼得、約翰,更要像痊癒的瘸子熱心地將這好消息傳開,與人分享。(約三16)

    二. 復活的耶穌基督是信徒都必須傳的好消息
    I. 每一位信徒都能傳的好消息(徒四13-14)
    彼得、約翰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只是漁夫。他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沒有權威,更沒有社會地位。但當他們傳揚復活的主耶穌基督時,他們不但不膽怯,更是充滿膽量。這種勇氣和力量不是由教育和學位而來的,乃是由於復活的耶穌基督;有復活主的同在,信徒靠主便剛強膽壯。

    經常聽見會友不敢事奉,自覺不配,覺得自己學歷不夠。其實事奉主最重要的條件,不在於學歷、身份地位,乃在於我們是否認真地跟隨主耶穌,並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改變及影響。只要真心愛主耶穌,認真跟隨祂,主耶穌就賜下膽量;每一位信徒都能傳好消息。

    II. 是信徒不能不傳的好消息(徒四15-20)
    得痊癒的瘸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瘸子得痊癒了,祭司們、守殿官並撒都該人都不能夠否定神蹟的確發生了。(徒四16)
    雖然他們不能否定神蹟的確發生了,但他們還是專注於保護自己的地位,而不順服上帝的旨意,因此他們恐嚇彼得和約翰,企圖禁止他們傳講耶穌復活的好消息。(徒四17)

    彼得和約翰當然拒絕與敵擋上帝的人妥協。信徒必定要讓上帝在心中居首位,信徒必須對主至死忠心。(徒四19)

    信徒怎麼能對主耶穌基督的榮耀救恩保持沉默呢?祂豈不是吩咐我們要把福音傳偏普天下嗎?(可十六15)

    千萬不要中了仇敵的詭計,以為不必用口傳講,只用行為傳福音就夠了。我們若保持沉默,閉口不敢傳講福音,我們就不是主耶穌忠心的跟隨者。

    信徒傳福音是受主的託付,所以不得不傳。如果不遵行主的託付,便是違背上帝的命令,不盡自己的職責,錯過了在地上生存的目的,成為最可憐的人。(林前九16)保羅說若不傳福音「便有禍了」是指將來站在上帝面前時,我們將會慚愧,感到遺憾和痛苦。我們沒有彼得和約翰所受的壓力,我們更應克盡本分,傳揚主的福音。

    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日期:2023年6月4日
    題目: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經文:哥林多前書第2章1-2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裏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上帝的奧秘。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二1-2)

    保羅說他不用高言大智來宣傳福音,不是因為他學問膚淺,也不是因他不明白當代的哲學思想。保羅在未信主之前名叫掃羅,是受訓於迦瑪列門下,出色的法利賽人。信主後更是充滿智慧,能駁倒眾人。保羅不倚仗學識來傳福音,為免得人看重學問和口才反而忽略了福音的寶貴,因此他只傳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保羅藉此提醒信徒,事奉的人當尋求上帝的榮耀而不是自己的榮耀。他到哥林多宣傳上帝的福音,沒有用高言大智,因事奉不是為表現自己。屬世的工作與屬靈的工作是有分別的,屬世的工作,很多時需要表現自己、突顯自己、討好別人、滿足上司;事奉卻獨獨為傳揚上帝、高舉上帝、榮耀上帝,不應突顯自己。

    摩西是一個好的例子:使徒行傳七22告訴我們:「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當時的埃及是個發達文明的國家,摩西不單通曉他們一切的知識,他更是很有口才的領袖,能說服群眾。

    我們若單憑知識、才能,憑着血氣事奉上帝,必會好像摩西四十歲時,要為上帝大發熱心,自以為配得事奉上帝,卻闖了禍。他看見一個以色列人被埃及人欺壓,就打死了那埃及人。摩西憑着自己的方法,憑着血氣去做事,因此召來殺身之禍。當法老知道此事後,便要殺摩西,因此摩西逃往米甸。

    在米甸牧羊四十年後,摩西學會了謙卑,學會了順服上帝。民數記十二3說:「後來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哥林多前書八1告訴我們:「……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很多時當我們以為自己很能幹時,上帝反而用不着我們,甚至那可能成了我們失敗的時候。

    事奉上帝的人必須存謙卑、順服上帝的心。自以為是、自大、誇口的人令人反感,這樣的人怎可能事奉上帝。上帝喜悅謙卑的人,也必使用謙卑的人。 我們要學習保羅事奉的心志,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當一生存感恩謙卑的心事奉恩主。

    價值觀重整之旅 (洗禮後跟進班)

    價值觀重整之旅課程是一個洗禮後跟進班。受了聖水禮,已經重生了,但這個新生命需要在真道上長進,個人的價值觀也需要在真理內得着更新,以至結出果子。

    日期:6月14、28日、7月12、26日、8月9、23日、9月13、27日、10月11、25日及11月8日(禮拜三)共十一課
    時間:晚上8-9時
    形式:用Zoom上課
    導師:蕭嘉祥牧師、麥寶山牧師、 童慧中宣教師、張東華幹事
    報名:請向教牧登記

    約瑟(加添)上帝將提升

    日期:2023年5月21日
    題目:約瑟(加添)上帝將提升
    經文:創世記第37章2-11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約瑟是雅各年老時與愛妻拉結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所以特別得寵。雅各為約瑟做了一件彩衣,顯明約瑟比眾兄弟在雅各心中的地位更重要。上帝又用兩個夢,預示將來約瑟的地位要超越全家。(創卅七5-11)因此哥哥們都忌恨他,不與他說和氣的話;他們沒有處理好心中的怨恨,積怨成仇,一次惡毒的行為,使約瑟遭遇十三年極大的折磨。約瑟沒有因此遠離上帝,反持守對上帝堅定的信心、完全的順服。約瑟可說是上帝美好的見證人,如同宣教士去到外邦,雖遇着磨難仍高舉上帝的名。約瑟堅決持守所信,不但榮耀上帝,更在全地大饑荒時,在上帝的救贖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但成為埃及人的祝福,也拯救了他父雅各全家,日後更成為大族。且讓我們藉約瑟的一生,看看他如何處處為主作見證,活出信仰。

    一. 尊主為大(創卅九7-12)

    約瑟遭哥哥們忌恨,被賣為奴,最終被帶到埃及,成為波提乏的奴僕。(創卅七12-28,36;卅九1-6)波提乏的妻子多次色誘他,約瑟堅拒不從,說:「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上帝呢?」(創卅九9)他不能辜負波提乏對他的信任,更不能得罪上帝。約瑟敬畏上帝,心裏尊主為大,因此不會任意妄為。
    約瑟對付試探,方法有二:(創卅九10;參羅十三14,提後二22)

    1. 決意不聽從她—堅守上帝的法則;
    2. 不和她在一處—避開試探。
      約瑟尊主為大,寧願得罪人也不敢得罪上帝。

    二. 柔和謙卑(創四十8;四十一15-16)

    約瑟被下在監裏遇着法老最信任的兩位大臣—酒政和膳長。他們各作一夢無人能解;約瑟為他們解夢,並申明「解夢是出於上帝」。約瑟關心留意身邊的人,卻明白自己只是上帝的器皿,他把人帶到上帝面前,使人注視上帝的大能,處處歸榮耀給上帝。

    酒政和膳長的夢最終按約瑟所解釋的實現,但酒政卻把約瑟遺忘了。兩年後法老作夢不安,又因無人能解,酒政才記起約瑟,約瑟這才被召到法老面前,替法老解夢。約瑟回答法老的話,跟兩年前在獄中對酒政和膳長所說的話一樣。(創四十一16)約瑟再次將榮耀歸給上帝,不高舉自己,不忘記自己只是上帝的器皿。

    約瑟的柔和謙卑,處處高舉上帝的名,讓人從他身上看見上帝的榮耀。事奉的人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以為自己很能幹,能為上帝作大事。其實上帝要求管家的(事奉的人)就是忠心。事奉的人是要讓別人看見基督的榮美。

    主耶穌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上帝正是透過我們這無用的器皿(五餅二魚)去彰顯祂的大能,不是我們藉着自己的才幹或財富能為上帝成就大事。上帝要的是柔和謙卑的器皿,能時刻高舉上帝,榮耀上帝的器皿。

    三. 心存感恩(創四十一50-52)

    約瑟被法老提升並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瑪拿西,意思是「使之忘了」。因為約瑟說上帝使他忘了一切的困苦,和他父的全家。這個「忘了」大概是因約瑟得到了安慰,安慰超越了家人對他造成的傷害。二子以法蓮,意思是「使之昌盛」。因為約瑟說上帝使他在受苦的地方昌盛。

    約瑟如果心存怨恨,大家都能理解,但他卻除掉心中的怨恨,對上帝心存感恩,所以他的生活才能從困苦變成豐盛。今日我們被稱為主耶穌基督在世的見證人,受到無理對待的時候,究竟心裏存着甚麼呢?要知道,一個常存感恩的人才能有效地為主作見證。

    一位神學家說:「不是喜樂讓我們感恩,而是感恩給我們帶來喜悅。」他說:「重要的不僅僅是有『感恩的態度』,更要操練常常感恩。」
    Lisa Apello說:「當我們公開感謝上帝並承認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時,就是向在我們周圍的世人宣告我們有一位親切、關懷我們的上帝。我們的宣告讓世人知道,滿足與平安不是來自我們擁有的物質豐富,而是來自我們所認識的上帝。」

    四. 忍耐順服(創四十二6-9)

    約瑟17歲時被賣到埃及,十三年後30歲的約瑟為法老解夢才得到自由並成為宰相。在埃及七年大豐收期間,太太為他生了兩個兒子,而在全地大饑荒的第二年,約瑟的哥哥們來到埃及糴糧。經過了廿二年,他們來到約瑟面前,向約瑟下拜,臉伏於地,約瑟才明白自己從前夢境的真正意思。
    在被賣至成為宰相的漫長十三年裏,約瑟經歷了人生種種的痛苦的突變,聖經卻多番以「盡都順利」來形容他渡過的這十三年。(創卅九2-3,21-23)約瑟不論是在波提乏家中為奴,或在監獄中為囚犯,他都沒有埋怨上帝,在極不合理的逆境中,他仍堅持倚靠主行事端正。

    陳終道牧師說:「上帝的同在,乃是決定信徒工作成功的因素;而信徒在上帝面前活得正直,乃是維持上帝同在的要素。」我們可以以「忍耐、順服」來形容約瑟的一生。

    五. 寬闊胸襟(創四十五3-8)

    約瑟和眾兄弟相認,他們大驚,約瑟卻饒恕他們,認定凡事有上帝的恩典,且對他們說:「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裏自憂自恨,這是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創四十五5)後來雅各死了,約瑟的眾兄長再次感到害怕不安,害怕因父親不在,約瑟會向他們報復;約瑟卻顯出寬闊的胸襟回應他們,「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上帝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於是約瑟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創五十19-21)

    約瑟沒有否定眾兄長的惡行,但他卻沒有着眼人的惡行,而是注視上帝的恩典及帶領。即使是人作惡,上帝也能夠使用人的惡來成就祂的計劃。約瑟的哥哥們因嫉妒賣了約瑟,但是上帝卻藉此讓約瑟在埃及地成為日後可以拯救他們的人。

    屬上帝的人能以上帝的角度看世事,明白上帝的作為,順服上帝的計劃,才能有寬闊的胸襟不會有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