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運用恩賜

日期:2023年6月18日及7月9日
題目:在愛中運用恩賜
經文:彼得前書第4章7-10節、哥林多前書第12章4-11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恩賜必然帶來教會的興旺嗎?
若是弟兄姊妹都很有恩賜,甚麼人才都有,團契生活是否能令彼此生命成長,敬拜生活是否必蒙上帝喜悅,事奉是否必能榮耀上帝呢?哥林多教會的事實告訴我們,未必!

恩賜豐富 相爭不絕
保羅在致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解釋恩賜與聖靈的關係,又列出九項恩賜,可見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滿有智慧和能力,可惜內部嚴重不和,分黨分派,自高自大,爭鬥不斷,恩賜成了爭競的工具,看誰的恩賜更強更重要。

聖靈全主動
保羅針對信徒把恩賜作為較量的工具,告訴他們恩賜不屬於他們,恩賜是聖靈的。他們的恩賜不是憑自己的本事,乃是聖靈隨己意所賜,所以任何人沒有可誇的理由,以恩賜彼此較量、爭競全然無理。

你知道自己的恩賜?
保羅列出眾多恩賜中的九項,未羅列的還有很多,比如音樂、治理、領導、教導等等。

弟兄姊妹認識自己的恩賜嗎?恩賜是從聖靈而來,是從我們事奉中發現或發掘出來的,不是在某時某刻突然從天而降,並隨即運用自如。

聖靈給我們恩賜,要我們在參與中發掘出來,又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有人在事奉中不斷嘗試,發掘了音樂的恩賜,成為司琴。有人在參與主日學的事奉中,發掘了教導的恩賜;也有發掘了花藝恩賜的。

聖靈毫不吝惜賜下恩賜,只是願意發掘的人太少了。求主激發我們愛主的心,使我們有信心和勇氣,因着愛主愛人的緣故,願意接受挑戰,嘗試不同事奉崗位,留意聖靈的引導,讓恩賜漸漸顯露出來。

此外,弟兄姊妹從旁的觀察,也能給予提示。聖靈在我們之間進行聯繫,使我們的生命彼此互通,正如肢體之間互通及扶助。弟兄姊妹之間誠懇真實的提醒,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幫助!

恩賜須要運用
有人蒙聖靈賜予很多恩賜,卻不願意投入教會的事奉中。是信心不足嗎?是懶惰嗎?不喜歡與人合作嗎?各有各的原因,但是上帝既然賜下恩賜,必然託付了我們當作的事;不要辜負上帝的心意,不要忘記祂所託付的。

令人難過的是,上帝的國度本可擴展得更快更好,但一些有恩賜的肢體未有投入事奉。聖經提醒我們:「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8)願基督十字架犠牲的愛再次燃點我們愛主的心,多參與事奉,體察主的心腸,彼此相愛多一些。

恩賜須要操練
聖靈所賜的恩賜是要實踐和練習,透過操練、交流分享學習,更蒙上帝大能的幫助,叫上帝榮上加榮。

每個事奉崗位都應該不停進步,讓愛主愛人的心不斷成長,更討主的喜悅。保羅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着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穌所以得着我的。」(腓三12)

恩賜與愛
恩賜要發掘、要運用、要操練,這只是起點;恩賜最大的功用,是彼此服事。單獨一個恩賜,能夠得到的成果是很有限的。善於傳福音,但沒有關懷配合,沒有善於教導的跟進,又沒有善於治理安排投入教會生活,信徒如何成長呢?聖經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能夠運用恩賜與其他肢體配搭,達成彼此服事的果效,才是達成上帝所託付的恩賜,做個好管家。好管家就是讓主人所託付的東西,不斷增值!彼此服事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彼此相愛。

迫切感—愛的需要(彼前四7-10)
這段經文給予我們一份迫切感—主再來的日子近了,萬物的結局近了,在主來到之前,邪惡的勢力會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互不信任、彼此指責,小小的事,就可以挑起無窮的紛爭,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要:

1. 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潔身自愛,不受環境污染,在禱告中保持清醒;2. 彼此切實相愛;不是虛情假意,而是真真實實地關懷愛護支持,不讓罪破壞愛,反倒讓愛令罪發不出影響力;
3. 切實相愛,就是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團契

    日期:2023年5月7日
    題目:團契
    牧者:麥寶山牧師

    一九二五年燕京大學的劉廷芳教授懸賞能夠替“Fellowship”一字提供中譯的人。因為“fellowship”是非常重要的名詞,但中文找不到相應的字。“Fellowship”原文是“κοινωνία”,在和合本聖經按上下文意,被翻譯為交接、相通、感動、交通、一同等,有共同分享、相交的意思,因受文句意思所限,均未能反映原文豐富的內涵。劉教授提供懸賞半年,無人回應,於是提高賞金,仍無反應,只好提出自己的翻譯—「團契」。

    「團」字有「聚而凝結」的意思,而「契」字有契合、契約、投契的意思。劉教授並不十分滿意這個翻譯,但「團契」一詞卻被全國教會廣泛採用。

    今天,「團契」一詞主要用於某一種形式的聚會,多數是固定時間、地點,甚至固定的一群人;當中有唱詩、分享、查經或活動、奉獻等等。「團契」成了某種形式聚會的名稱,「團契」的真義卻漸漸被違忘了!
    首先,我們與誰「團契」呢?聖經說:「上帝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祂所召,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林前一9)經文中的「一同得分」,原文就是「團契」。

    基督徒是與主基督「團契」的人,在基督內分享祂的使命、受苦和榮耀。(林後五18-20)。經文指出我們與基督和好,有了團契,基督便賜與我們這和好的道理和職分。今日,我們往往着重肢體相交,卻忽略了與新朋友分享基督受苦與榮耀、叫人與上帝和好的道理。

    與基督團契意味着我們跟隨祂踏上十架路,「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腓三10)經文中「一同」的原文,即為「團契」。

    我們先與基督「團契」,繼而延伸到與主內的肢體「團契」。很多信徒都知道肢體間的相交為團契,但許多人未必留意到相交的基礎是先與上帝「團契」。(約壹一3)

    信徒之間的團契不在乎興趣、背景,甚至種族,「團契」超越這一切,因為人若與上帝團契,就被超越的上帝所帶領成為祂的兒女,也就是進入「團契」之中。信徒之間的「團契」,強調的不是活動,而是關係,從上帝而來的關係。逃避團契,就是逃避主所建立的家,逃避上帝的旨意。

    如何實踐「團契」呢?教會最初被建立時,便開始過着團契生活。聖經告訴我們當時信徒「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徒二42)其中的「彼此交接」即「團契」一詞,信徒一起「分享」自己所有的,無論是物質或是屬靈上的資源,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所有的,都源於上帝的供應,是上帝的賜福;他們樂於分享上帝的供應,分享上帝的恩典。

    今日信徒相交當更注重主的愛,彼此多欣賞、鼓勵、信任,少批評、埋怨。主耶穌願意和我們團契,賜與我們天國的使命,若我們不以主的愛相待,將令主何等傷心!

    讓我們對準上帝的心意,與主建立團契,以此與人建立團契,團契才會有吸引力,使人發現上帝原來在這裏!

    跟隨致力差傳的主

    日期:2023年3月5日
    題目:跟隨致力差傳的主
    牧者:麥寶山牧師

    教會是為使命而存在的,上帝對世界以至萬有,都有祂的旨意。雖然這個使命是多面性的,但終究是為了拯救。

    因此,主差遣屬祂的子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段執行使命;祂差遣約瑟去埃及,以拯救及保存雅各家族,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祂差遣摩西到法老面前,拯救百姓脫離壓迫與剝削;祂差遣以利亞,去影響以色列與周邊列國的政治外交方向;祂差遣耶利米,去宣告猶大國的危機與出路。

    到後來,天父差遣耶穌進入世界,主自己宣告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

    主耶穌也差遣門徒去傳講並彰顯天國具有釋放與醫治的權能(太十5─8)。升天前,主差遣門徒去傳講天國的福音,造就門徒,施洗並教導。升天後,門徒積極建立屬靈的群體,並且按着上帝的旨意一代一代的差遣同工傳揚福音。

    教會按着主耶穌所託負的使命而建立,整個屬靈群體按着恩賜彼此配搭,履行使命。正如安提阿教會差遣保羅和巴拿巴出去,負起救濟饑荒並且傳福音,建立教會的使命。其後,有提多被差遣,收集救濟捐獻,管理教會等工作;還有提摩太、亞波羅等等。

    教會中每個肢體都必須參與在這個使命當中,運用恩賜,彼此配搭,成就主所託負的。今年的差傳月(三月)正好讓我們反思,自己可以如何參與在這使命中。

    受召去愛

    日期:2023年2月19日
    題目:受召去愛
    經文:約翰壹書第4章7-12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初期教會常遇到弟兄姊妹間出現很多磨擦,聖經並沒有隱瞞這樣的現象。

    耶路撒冷教會雖有十二使徒坐鎮,因為膳食分配不均,出現怨言;使徒保羅建立的教會,同樣問題多多,人才濟濟的哥林多教會更是紛爭不斷,甚至鬧上法庭,損害教會的名聲。

    不論是保羅、約翰或彼得,他們都坦然面對現實,將教會的問題陳明並加以處理。

    聖經書卷不同的作者,雖然按照各自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導,但在聖靈的引導下,都按照主耶穌的真理教導弟兄姊妹,重點就是「愛」。

    真理與愛

    《約翰壹書》沒有明確提到收信人是誰,但可以肯定約翰要處理的是當時教會正深受流行思潮的影響,這個思潮很可能是諾斯底主義。

    諾斯底主義基本上主張物質世界是邪惡的,至高無上的神與這個世界毫無關係。然而聖經告訴我們,上帝不但創造了物質世界,祂還愛一切所造的,即使罪入了世界,上帝因着愛竟取了人的樣式為要成全救恩。

    約翰看出諾斯底主義的錯誤,所以在書信開首便將真理闡明(一1),永恆的上帝是生命的源頭,賜下生命的主,祂不是高高在上,不理會世人的神明,祂因着愛來到世人中間,甚至與使徒們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

    約翰又告訴我們,上帝不單是生命的源頭,祂更是愛的根源,祂甚至稱我們為祂的兒女。(二1-2)

    約翰告訴我們的真理是,上帝既是全能賜生命的創造主,祂也是充滿慈愛的主,人若離開了上帝,離開了愛,就會互相猜忌,自以為是。惟有認識上帝,就是認識真理,人才能真正認識愛,才能愛上帝和愛人。

    顯明上帝的愛

    約翰察覺當時教會的問題,信徒之間並不和諧,甚至衝突不斷,因此他提醒弟兄姊妹要彼此相愛。(四7-8)

    「愛」是一個證據,證明我們與上帝是有關係的。首先,我們是由上帝而生,是已經重生了。老我已經死了,我們已經是新造的人。第二,我們由上帝而生,因此認識上帝,這樣我們便與上帝的性情有份。

    此外,沒有愛的真理,根本不是真理,只會帶來傷害,不能造就生命。

    救贖的愛

    約翰接著告訴我們,甚麼是真正的愛。(四9-10)真正的愛是救贖的愛,當我們在罪中無力回應上帝的愛,上帝差祂獨生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讓我們不再作罪和死的奴隸,而成為祂的兒女,讓我們與祂的性情有份,讓我們有能力去愛。救贖的愛其對象不單是未信者,主內的肢體,我們也當在愛中,互相聆聽,互相勉勵與支持。

    救贖的愛,就是造就生命,建立人的愛。因此,我們當留心自己的言行,不要絆倒人,不傳播是非,不好挑剔,只說造就人的好話。

    受召去愛

    這段經文上帝最後藉著約翰,吩咐我們去愛。(四11-12)這個使命不是一項任務,完成了便可,這個使命實質上是一種態度,是一個生命的改變乃至每時每刻都能實踐出來。

    弟兄姊妹,憑着自己我們沒有能力去愛,惟有回到主的愛裏,謙卑委身,讓聖靈掌管我們的生命,我們才能去愛別人。

    愛別人不是因為對方可愛,我們有共同志趣,可以和睦相處,這樣的愛其實是愛自己。我們去愛別人,是因為上帝的愛激勵我們。我們若不能真心愛我們肉眼能見的弟兄姊妹,那麼我們愛上帝的心便不完全,甚至我們可能不是真的愛主了。惟有謙卑依靠聖靈,我們才能逐漸學習更像主。

    結語

    自使徒時代至今,教會都不是一個完美的群體,但上帝吩咐我們要彼此相愛,信徒間彼此相愛更是愛上帝的明證,惟有靠聖靈的陶造我們才能彼此相愛,才能吸引未信者一同前來尋找真理。

    奉獻給主 成就主工

    日期:2023年1月8日
    題目:奉獻給主 成就主工
    經文:出埃及記第35章4-8、20-22、29節;第36章4-7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背景簡介

    在埃及的以色列人,淪為奴隸,上帝憐憫他們,帶領他們離開為奴之地,過紅海、在瑪拉嚐到苦水變甜水、在以琳十二股水泉供他們飲用;他們需要食物時,上帝早上供應嗎哪,晚上供應鵪鶉。一路上,上帝及時供應他們的需要。

    到了西奈山,上帝頒布律法,與以色列人建立更深的關係。(出十九4下-5)

    一群奴隸,竟成為祭司的國度;一班頑梗叛逆之徒,竟成為聖潔的國民,有可能嗎?

    我們雖不是奴隸,也不是沒有學識的人,但我們實在都是罪和死亡的奴隸,不認識上帝,對祂的愛、恩典和真理是無知的。我們與以色列人一樣,生命須要更新,學習做上帝的兒女。

    上帝頒布律法,使以色列人學習成為自己的子民,擺脫四百三十年沾染埃及的異教風俗。又指示他們建立會幕,設立敬拜中心和制度,表明自己是與他們同在。
    不料在摩西上山領受上帝的吩咐時,竟發生了造金牛犢事件。風波平息後,摩西招聚以色列人,吩咐他們奉獻各種物品,作為建造會幕的材料。

    上帝早已預備

    建造會幕之前,上帝首先吩咐他們捐獻物資。留意經文說上帝是吩咐,不是懇求。(出卅五4)全能的上帝不是物資缺乏,而是認為人有責任承擔會幕的建造,所以吩咐他們奉獻。

    摩西要求奉獻的物品種類繁多,長年累月當奴隸的以色列人怎可能這麼富有呢?這些東西從那裏來呢?

    原來在出埃及時,上帝吩咐以色列人向埃及人索取財物。(出十二35-36)公義的上帝不是叫以色列人作強盜,而是為他們討回公道。

    以色列人經歷上帝施行神蹟,領他們出埃及,以及一路上的保守,而今吩咐他們奉獻,他們有何反應呢?

    以色列人的回應
    聖經告訴我們「凡心裏受感和甘心樂意的都拿耶和華的禮物來」(出卅五21),換言之,不是所有以色列人都回應奉獻,只有那些心裏樂意奉獻的人才有回應。

    經文三次提到他們「甘心樂意」,為甚麼他們願意奉獻,不似拒絕奉獻的人呢?那些拒絕奉獻的以色列人,究竟抱甚麼心態,經文沒有說明,也沒有責備。可能他們認為奉獻就是減少自己擁有的錢財,是「蝕底」。
    從「甘心樂意」奉獻的人我們可以學習到︰

    1. 出於感恩的心來奉獻
    要知道我們是一無所有,今日能夠豐足,完全是上帝的恩典和保守。以色列人帶着感恩的心數算上帝的恩典,這份感恩的心使人清楚知道,一切都是屬於上帝的。我們所有的,都是祂白白的賜予。

    2. 奉獻是獻禮物
    經文四次提到「禮物」,以色列人是獻禮物給耶和華。因此奉獻是給我們表達感恩的機會。

    奉獻讓我們參與聖工

    會幕如果由上帝親手建造,會不會勝過人手所造的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上帝偏偏讓人參與,為甚麼呢?上帝樂意與人同工!上帝賜與我們各樣的恩典,需要加以運用,才有價值。上帝與我們同工,就是給我們機會運用祂所賜的恩典,彼此配搭,互相建立。

    總結

    1. 奉獻就是事奉主(太六24)
    錢財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但它也會吸引我們把安全感放在它上面,使我們驕傲,認為上帝可有可無。奉獻讓我們看清賞賜的是耶和華。

    2. 奉獻是榮耀主
    約伯的經歷讓我們看見在撒但眼中,人敬畏上帝是出於自私與貪婪。(伯一10-11)—上帝對我有好處,我就敬畏祂,否則就與祂反面。撒但常利用人這個弱點來攻擊人,卻想不到人敬畏上帝可以純粹因為上帝本性的仁慈、美善、公義觸動心靈,使我們不論環境順逆,也要尊崇衪,順服祂。

    在奉獻中,我們向撒但證明,我們不是一味只求上帝給予,我們樂意奉獻,見證上帝的美善和恩典,歸榮耀給主。

    3. 奉獻超越原來的價值
    我們奉獻的無論多少,在上帝的手裏,都會變得更有價值。以色列人獻上的東西,最終成為上帝與人相會的地方。藉着奉獻,我們學習成為奉獻的人—將自己獻上,被上帝使用,成就更大的事!讓我們同聲說:「求主用我!」

    福音果子

    日期:2023年1月1日
    題目:福音果子
    經文:箴言11章30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美國的人際關係專家卡內基寫了《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教導人利用實用心理學的技巧來影響別人。這是外在的方法,為個人爭取成功的手段。

    聖經重視內在生命的改變,是藉着從上帝而來的恩賜,和從福音而來的新生命。因聖靈的感動而知罪認罪,以致悔改歸主,主賜聖靈內住,因此而重生;這樣的新生命必然會結出果子,如經上所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五22—23)

    這些屬靈品德,叫人的生命活得亮麗,在待人接物之中,多一點的尊重、多一點感謝,多一點的關心和體諒,怎不教人眼前一亮?
    在處事上,因着忍耐、信實和節制,產生出來的堅持和努力,怎不教同事們樂於合作?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動機不為私利,而是為了榮耀上帝。出於愛主,我們關懷別人整全的生命,他是否得到關心,他是否得着永生的盼望。這樣看來,傳福音不但是主所託付,更是生活的態度。

    主耶穌上耶路撒冷,途中咒詛一棵無花困樹(太廿一19),因那樹具備結果子的條件,卻一無所出!是時候了,我們當自省是否要像那棵樹;主賜給我們結果子的條件,我們有沒有努力結果子呢?願我們在主前謙卑省察,及早回到主前,跟祂腳踪。

    他的墮落

    日期:2022年12月18日
    題目:他的墮落
    經文:詩篇第51篇1-12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世上有沒有完美無瑕的人呢?聖經告訴我們,沒有。即使聖經中有許多屬靈偉人,在聖經的記載下他們的生命也有「破口」。
    賴約翰牧師解釋「破口」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一些缺失,因犯罪或不遵行上帝的誡命,讓魔鬼撒旦有機可乘,以致上帝的恩典、能力與喜悅,不知不覺中溜走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破口」,亞當夏娃的「破口」是驕傲,亞伯拉罕的「破口」是恐懼,雅各的「破口」是好爭勝。此外,人的破口還有私慾、貪婪、好色、自卑、自義、過度自戀、任性等等。

    任由「破口」存在最少有三大害:

    1. 中斷靈命成長,跟上帝的關係停留甚至倒退;
    2. 容讓「破口」存在,即使為主作工,這些事工難免蒙上污點,不蒙悅納;
    3. 最嚴重的後果是自斷救贖恩典之路,不能承受聖靈所賜的新生命力。

    大衛的破口
    大衛是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受到上帝的重用。不過聖經也毫不隱藏他生命的黑暗面,他最成功的時候,也是他跌倒之時。

    《撒母耳記下》第11章詳細記下他犯罪的經過,最後上帝派遣先知拿單用一個故事巧妙地指出大衛的罪行,並宣告說:「你在暗中行這事,我卻要在以色列眾人面前,日光之下,報應你。」(撒下十二12)大衛知道上帝的審判與懲罰後,便寫了《詩篇》五十一篇這篇認罪求赦免的詩篇。

    求憐憫‧求赦罪

    大衛在上帝面前祈禱,誠心傾訴,哀求上帝憐憫赦罪。(詩篇五十一1-2)可能有人指責大衛因為怕受懲罰才認罪。其實大部分人的良心都是暗昧,如果沒有「害怕懲罰」,豈不更加胡作非為。

    大衛承認罪無可恕,只能在上帝面前坦承自己的過犯,他的出路只有上帝豐盛的慈愛。施行公義的上帝同時是我們惟一的出路。

    承認犯罪‧得罪上帝

    大衛承認自己的罪行。(詩篇五十一3-5)

    大衛最顯赫的事蹟,就是少年時打倒巨人歌利亞;他憑信心倚靠上帝,為了不讓上帝之名受辱,毅然站出來。但當他取得王位時,便開始變質了。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容低估,我們沒有犯罪,未必是由於自己道德高尚,而是沒有陷於某些環境而已。所以我們若沒有犯罪,不可驕傲,當感謝上帝的憐憫,知道我們的軟弱,把我們安置在合適的環境,保護了我們。

    大衛經歷上帝極其豐盛的恩典,被上帝委以重任,成為一國之君,本有足夠的機會和能力「榮神益人」,可是他卻成了羞辱上帝的人。萬幸他最終能認罪,寫下詩篇五十一篇,認識到犯罪就是得罪上帝,他承認上帝的責備和判斷是公義的。

    大衛不敢再逃避罪責

    有人提出經文第5節涉及原罪的問題,大衛在上帝的啟示下,認識到原罪的真實性,他正視自己的劣根性,在真實而認真的悔罪中,認清自己的問題所在,要在上帝面前對付它。

    要對付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逃避的「破口」(人性中的劣根性),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親近上帝,順服天父。

    更新‧復興

    認罪不是叫我們活在罪咎、自責之中,而是在上帝的赦免中得着更新與復興。

    1. 回到生命的起點,重尋上帝的心意作為
    人雖然有劣根性,但上帝能改變。我們對上帝誠實,祂必賜予我們智慧,明白祂的心意。

    2. 回到主前,求主潔淨
    大衛雖然犯下了重罪,但他相信只要回到主前,主必潔淨,好像昔日利未祭司用牛膝草醮血灑向不潔的人一樣。(詩五十一7)只要人願意悔改,上帝不會輕視人的悔罪;真誠實意的回轉,上帝必給予機會。哀傷痛悔的心靈必再次嚐到主的愛,心中充滿感恩喜樂!

    聖靈的更新

    僅僅用嚴刑峻法阻止人犯罪,有效果但不徹底。因為害怕受罰而不犯罪,人仍會蠢蠢欲動,希望下次犯罪時,不會被發現。要徹底解決罪的問題,不是處理行為上的罪行,而是改變心思意念以合乎聖潔上帝的心意。(詩五十一10)聖靈是我們得救的憑據,收回聖靈就表示我們與上帝無關。上帝收回掃羅的聖靈,掃羅就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大衛見到前車可鑑,不但求上帝不要收回聖靈,更求聖靈更新自己,賜他清潔和正直。(詩五十一10-11)

    總結

    大衛雖然跌倒,在謙卑的懊悔中,他得到上帝的赦免與更新。上帝對付罪是很嚴厲的,上帝對待罪人卻是滿有恩慈,祂樂意幫助罪人,引導我們活出聖潔的生命。

    背着十字架來事奉

    日期:2022年11月13日
    題目:背着十字架來事奉
    經文:哥林多前書第1章18-29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大家也許 聽 過有人用 類似 這樣 的話介紹 某 弟兄或姊妹, 說他 原本是某大公司的高層,為主犠牲,放棄高薪厚職,蒙召 作 傳道人或全職的事奉者。這樣的介紹原本沒有問題,不過,如果當事人真 的看 自己這樣 事奉 是屈就,是紆尊降貴來事奉主的話,就很有問題,這樣的心態是不認識事奉的本質。

    在美國出現過有牧師參加 競選總統,如果出於上帝的感動,我無話可說;若果以為做總統比做傳道人更有價值,我就不以為然!

    為甚麼?權力更大,不是可以為主作更有力的見證嗎?權力更大,影響力不是更大嗎?這是屬血 氣的看法,是 屬 世界的遊戲規則。如果 這樣的遊戲規則走入事奉者心裏,他的事奉一定會變質,會敗壞上帝的聖工。

    事奉的本質

    上述經文引自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他知道哥林多人具有高教育水平,手握權力與財富,但是保羅仍向這班自認為有智慧 有能力的人講出世人以為 「 愚拙 」的 十字架道理。

    十字架道理的第一個要點,要從舊約講起,民數記廿一章 4-9節記載了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發生的一件事,就是火蛇與銅蛇的事蹟 。

    上帝施行拯救的方式,不是派藥丸、藥膏,而是望一望銅蛇,就好了,非常簡單容易,但效果卻好得無比。也許太過簡單容易,有些人總會懷疑、嫌棄。但他們不知道上帝就是藉着這個簡單容易的方法顯出他的大能,顯明得救是恩賜。

    那些有信心的人按照指示,就得救了。約翰福音記載,耶穌特別提到這個事蹟,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約三 14 15 )原來掛在杆子上的銅蛇,是預表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耶穌。凡仰望耶穌的人, 就 必得救,這是十字架的道理。在那些自大驕傲,這是十字架的道理。在那些自大驕傲,對十字架對十字架不屑一顧的人看來,不屑一顧的人看來,得救的方法過於簡單容易,得救的方法過於簡單容易,所以說:所以說:「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

    林前一19是來自以賽亞書廿九是來自以賽亞書廿九14,那些不相信十字架拯救道,那些不相信十字架拯救道理的人,好比從前以色列人,聽到以賽亞先知宣告悔改歸回的信息理的人,好比從前以色列人,聽到以賽亞先知宣告悔改歸回的信息後,嗤之以鼻。那些自以為洞悉世局,掌握時後,嗤之以鼻。那些自以為洞悉世局,掌握時勢勢的君王和領袖,最的君王和領袖,最終因終因不不聽先知的勸告,導致國破家亡,他們的遭遇正是前車可鑑,聽先知的勸告,導致國破家亡,他們的遭遇正是前車可鑑,蔑視十字架拯救之恩的人也是如此。第蔑視十字架拯救之恩的人也是如此。第2020節一連串的反詰道出這些節一連串的反詰道出這些人已經滅亡了,他們死在自己的愚拙之中。人已經滅亡了,他們死在自己的愚拙之中。

    我們能夠進入上帝的國是出於十字架拯救的恩賜,當日因為一顆寶貴的信心,因仰望而得救。

    我們得以事奉上帝也是因着信,信而順服地事奉祂,無需看人的情面,仍是專注於主,有沒有觀眾,有沒有掌聲,的情面,仍是專注於主,有沒有觀眾,有沒有掌聲,並不重要。並不重要。

    十字架道理的第二個要點,就是主耶穌在捨己中成就上帝的救,就是主耶穌在捨己中成就上帝的救恩。當日,羅馬政府繼承波斯人,以十字架的罰刑對付那些身份低恩。當日,羅馬政府繼承波斯人,以十字架的罰刑對付那些身份低賤的罪犯,如奴隸、強盜、政治犯等,賤的罪犯,如奴隸、強盜、政治犯等,用用以殺一儆百,這刑罰不會以殺一儆百,這刑罰不會用在羅馬公民身上。士兵先把犯人打到半死,然後將他的手腳釘在用在羅馬公民身上。士兵先把犯人打到半死,然後將他的手腳釘在木頭上,使他受到極大的痛苦,犯人更是赤身露體,任人觀看,受木頭上,使他受到極大的痛苦,犯人更是赤身露體,任人觀看,受盡旁觀者嘲諷。盡旁觀者嘲諷。

    捨己對於精於計算的人來講,是難以接受的的。許多人渴望名譽和地位,渴望得到更多的讚賞,如果沒有以十字架的捨己精神來事沒有以十字架的捨己精神來事奉,就只會求滿足自己的需要和慾望。背着十字架來事奉是不求自己的的益處,不求自己的滿足,而是以上帝的事為念,「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

    今日的事奉者,若果以為十字架已成過去,我們只是在受難節紀念一下便足夠,他就是忘記主耶穌 的話, 說:「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 (太十 38) 「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 。(太十六 24)

    十字架道理的第三個要點,主耶穌降卑為人且死在十字架,成為世上最被蔑視的人,正如經上說: 「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 」(賽五十三 3)

    祂在卑微之中呼召卑微的人,並將他們升高成為上帝的兒女,為要使所有的人都存謙卑的心。

    保羅要弟兄姊妹反省,他們得以在上帝面前是基於甚麼?林前一26–29的意思是信徒蒙召不是靠自己的智慧、能力或身份等理由,他們得救的惟一原因是上帝的恩典,這樣便這樣便沒有人可以自誇。沒有人可以自誇。

    所以事奉者要存謙卑的心,因為事奉的機會是出於上帝,恩賜是出於上帝,忘記了這點,我們就會容易走入與人比較,誇大自己是出於上帝,忘記了這點,我們就會容易走入與人比較,誇大自己的恩賜。的恩賜。

    十字架道理的第四個要點,基督的受難,並不是終結,十字架不是終點,十字架是主用來彰祂的大能,讓屬主的人得着平安的力量,好向前邁進。

    主耶穌復活之後沒有向彼拉多、希律或大祭司顯現,主耶穌不主耶穌不為自己平反,證明他們錯了。祂的國度不是通過怨恨和不滿來產生,所以祂不會花時間去向屬世的人證明甚麼,卻樂意與祂的門徒共度四十多天才返回天家;在這四十天主不停地造就他們,火熱他們的心。

    事奉者已經得着平安的力量,向前邁進。他也要在事奉中,建立別人的生命,不僅是傳承事奉的技巧,更是幫助立別人的生命,不僅是傳承事奉的技巧,更是幫助人真誠地跟隨基真誠地跟隨基督。

    總結

    背着十字架的意思,不是背着千斤重擔,背着犠牲個人時間和能力的不甘心。背着十架是叫我們不可忘記主耶穌怎樣拯救我們,把自己降卑。

    司布真曾說:「如果上帝呼召你成為傳道人,就不要作賤自己去當皇帝。」事奉是極其寶貴的機會,事奉主就當背着十字架來事奉事奉!

    祂必興旺,我必衰微

    日期:2022年11月6日
    題目:祂必興旺,我必衰微
    牧者:麥寶山牧師

    主耶穌和門徒在猶大地傳講天國的福音,並且施洗,領洗的人越來越多。有人把這消息告訴施洗約翰:「拉比,從前同你在約旦河外、你所見證的那位,現在施洗,眾人都往他那裏去了。」(約三26)

    傳話的人是否提醒施洗約翰:「你當日見證的耶穌已經吸引一批人到祂那裏,祂正威脅着你的事奉!」若他認為往耶穌那裏受洗的人比自己更多,就意味着自己不及耶穌而成為輸家。

    不過,施洗約翰的回應顯出事奉者應有的態度,「約翰說:「若不是從天上賜的,人就不能得甚麼。我曾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們自己可以給我作見證。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三27-30)

    施洗約翰清楚自己的角色,他只是主耶穌的先鋒,是新郎的朋友,而焦點是彌賽亞,是新郎。所以,他坦然說:「祂必興旺,我必衰微。」一點也沒有酸溜溜的感覺!

    事奉的焦點:福音

    我們所求的是興旺福音,所有阻礙的東西,都要放下。施洗約翰過着簡樸的生活,就是要把累贅除去,好讓他可以專心致志地為主耶穌作預備,預備人心迎接彌賽亞。

    有人認為環保、文化保育等等很重要,所以教會要努力追求環保、文化保育等等。我們應該要問:教會的焦點是甚麼?教會是肩負着獨特的使命,不同於其他世上的組織。除了教會及福音機構外,屬世的機構是不會關心福音,不會理會主基督託負的使命。我們要記着,很多有價值的事情,有其他機構去負責,用不着教會去介入,教會自有教會要作的。

    事奉的目的:興旺福音

    施洗約翰很清楚自己的責任,是要讓更多的人預備好,迎接彌賽亞。當主耶穌來到,他呼籲人留意祂:「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
    主耶穌受洗後,履行職事,很多人受吸引來跟隨祂。施洗約翰知道,他工作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所他不會陷於自憐,覺得自己不如人。

    事奉者為了興旺福音而努力,就不需計較那和自己有差不多恩賜的肢體,這樣作工更有果效。只要福音興旺,無論是出於自己,還是別的肢體,都不重要,因為我們都是僕人。

    中國人會認為這是胸襟問題,但人怎會不比較?人怎樣不喜歡自己成功?大家出身相同,竟然輸給同儕,怎會不耿耿於懷?胸襟闊大就真能解決嗎?

    其實這是罪的問題,是人的自我中心。魔鬼總喜歡觸碰我們這一個傷口,而我們又容易受到牽動,帶來很多痛苦!回到主前誠誠實實認罪,靠主幫助,脫離轄制,重新調較事奉的焦點,這樣才可以喜喜樂樂地事奉。

    還有,我們不要因教會眾多活動都興旺而受迷惑。這些聚會的氣氛很好、食物很好、安排很好,但如果福音沒有興旺,好嗎?

    事奉的喜樂

    路加福音十章記載,門徒靠着主的名趕鬼,鬼也被制服了,回來時,大家十分高興。主耶穌說:「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十20)意思是叫他們因自己被召參與事奉而高興。上帝呼召我們來服事祂,在上帝的計劃裏各人都有獨特的角色。施洗約翰知道自己的角色,他單單求主賜力量去完成所交付他的部份。

    喜樂,因上帝從永恆中呼召我;
    喜樂,因上帝從永恆中託負使命;
    喜樂,因上帝所求的是忠心。

    因此,祂必興旺,我必衰微!誠心所願!

    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東西?

    日期:2022年9月11及18日
    題目: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東西?
    經文:約翰福音第1章43-51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偏見下的主耶穌

    剛剛出來傳道的耶穌,家鄉的人難免不把他放在眼內;即使他介紹自己是道成肉身的主,也只會被認為荒誕不經。要別人相信他,絕非容易 。

    約翰福音記載,他頭兩位門徒都是由施洗約翰轉介給他的。施洗約翰出身祭司家族,比主耶穌早出道、早成名。他穿駱駝毛的衣服,令人想起先知以利亞;以色列的集體潛意識渴慕先知的出現,視此為上帝仍然看顧他們的明證,好證明上帝對他們的處境是有計劃的 。

    再者,施洗約翰的講道也很有先知的風格:率直而嚴厲、不矯情、不賣弄,他直指他們以血統論來界定上帝子民的身份,而不 是基於上帝的恩約而帶來的新生命(屬上帝的子民)。百姓很久沒有聽過這樣正直的教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教導煩複瑣碎,規矩多多,毫無出路,令人疲累 。

    所以,很多人去到約旦河外伯大尼聽施洗約翰的講道,接受洗禮,同時他又吸引了一批門徒跟隨他 。

    主耶穌比施洗約翰遲出道,按聖經的解說,實情是施洗約翰是耶穌的先鋒,為主預備人的心,以迎接基督的降臨,也預備門徒跟隨基督 。

    施洗約翰的推薦

    主耶穌的第一批門徒就是由施洗約翰過檔來的,他們是安德烈和約翰。他們聽到師傅施洗約翰介紹:「看哪,這是上帝的羔羊!」他們真知道上帝的羔羊是甚麼意思嗎

    他們走上前,耶穌問:「你們尋找甚麼?」主耶穌所講的「尋找」是有深遠的意思,較多用於高層次的對象,合宜的答案包括:尋找永生、尋找真理、尋找上帝。

    他們的回答卻很滑稽:「老師,你住在哪兒?」這兩個門徒的回答對主耶穌含有深意的提問,根本是答非所問,「牛頭唔答馬嘴!」

    對他們的問題,主耶穌也答得很妙:「你們來看」。看甚麼呢?約翰福音一 39 告訴我們,「他們看到後,就跟從 了耶穌。」僅僅看了主耶穌所住的地方嗎

    主耶穌給他們看甚麼呢?聖經沒有多說,但肯定的是他們因此而知多一點祂的身份,就決定值得追隨祂 。

    我們走過信仰這條路,都是由一點一點地認識「看見」開始。開始時,我們總是帶着成見、偏見來看主耶穌。正如初聽「上帝的羔羊」一詞,我們立刻想起的未必是上帝的犧牲,直到我們在認識基督上有更多知識和經歷,才慢慢糾正自己的偏見 。

    其實跟隨主所遇到的障礙,就是我們自己的偏見!我們每個人都來自固有的文化、社會及個人的經歷,造成了我們特有的思想和性格,以致偏見是無可避免的,「絕對客觀」是不存在 的。問題是我們容許別人糾正自己的偏見嗎

    與人相處時偏見越強,就越難建立關係,越難真正認識對方。只有通過真正坦誠的交流,偏見才可以消除 。

    今日經文中的人物拿但業就毫不掩飾他的成見,當他的偏見被糾正後,他便能看見主的真正面貌。主耶穌在自己的家鄉正因偏見和成見受到排擠遭到拒絕,於是前往加利利去。(約一 43)

    腓力熱心推薦

    耶穌帶着安德烈和約翰要去加利利,途中遇到腓力,便呼召他。

    腓力對主耶穌的認識不深,但他找到同鄉的人拿但業,向拿但業介紹:「 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 子拿撒勒人耶穌。 」

    雖然經上沒有寫,但隱約感受到腓力向同鄉介紹主耶穌時,懷着興奮的心情,彷彿他尋找多年的人,終於被他找到了以色列人期盼彌賽亞救主降臨已經是民族的集體期望,腓力心中的彌賽亞與真實的彌賽亞之間是有落差的。但此刻,他是很高興的,他期望更多人可以跟隨這位彌賽亞,並認為以色列民族的復興指日可待 。

    反應冷淡

    拿但業的反應出乎腓力意料之外!他並不拒絕彌賽亞的降臨,他也不反對以色列民族復興,他只是不相信彌賽亞這樣一位重要人物來自一個不見經傳的小城。如果說耶穌來自耶路撒冷,他一定另眼相看,但現在拿但業只 投下一句:「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可以想像拿但業的語氣是帶着不屑、藐視的,主耶穌在他心中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來自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城 。

    各位熱心傳福音的弟兄姊妹應該也聽過類似的話:「耶穌有甚麼好信的? 」

    腓力並沒有跟拿但業辯論,他簡單地說:「你來看」,邀請拿但業親自驗證這人是不是好東西。與未信者爭論,很難引領他信主,反而帶他參加福音查經班、團契、聽見證、福音晚會等等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主耶穌的稱讚

    主耶穌沒有指責他的傲慢無禮、 自大偏見,也沒有花時間證明自己是大有來頭 、 不容小覷的人物,反而稱讚他真誠正直的品格;主耶穌與拿但業素未謀面,理應不認識他,但主的稱讚不是應酬式的客套話,反而顯示出主耶穌認識他是有深度的。(約一 4-7)

    拿但要歸信主

    拿但業很奇怪這個人怎會認識他?就問:「你從哪裏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 「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

    究竟他在無花果樹底下做甚麼呢?讀經、默想、祈禱、休息相信只有他和主耶穌才知道,我們不知道 學者們也不能給我們一個確實的答案,只知道在舊約時代的拉比,不時提到「在無花果底下 」 ,是連繫着祈禱或默想等事情。

    在只有他們兩人才明白的對話中,我們認識一件事:主耶穌早已認識拿但業。在我們認識主耶穌之前,主已經認識我們。

    主若稱讚你

    在主耶穌的眼中,我們不是十惡不赦的罪人,我們是祂造的,必仍存有一點可蒙稱讚的。弟兄姊妹們,試想一想今日主耶穌若要稱讚你,祂會說甚 麼呢?

    我們固然要認識上帝,但認識上帝,是離不開認識自己的。而認識自己是通過從上帝的眼來看見自己,我們也許會扭曲自己的形象,但上帝卻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

    放下成見、 看見遠像

    主耶穌沒有糾纏於拿但業的偏見,而是稱讚他的優點。以致他拋開先前對主耶穌的成見,謙卑地說:「拉比,祢是上帝的兒子,祢是以色列的王!」認同了腓力向他的引介。

    腓力沒有辦法說服拿但業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但他卻領拿但業到主面前自己去體驗主。

    我們沒有辦法說服人來相信主,但是我們可以領他查經、參加崇拜、團契、讓他去體驗、經歷,讓主直接改變他!

    更大的看見

    拿但業是一個真誠的人,當他知道自己有偏差就立刻修正錯誤,這個積極的態度更反映出,他是真以色列人,他沒有為顧全面子而強辯!

    主因此應許他要看見更大的事(約一50-51),如同昔日先祖雅各的經歷(創廿八 10-15),雅各看見異象,便被改名為以色列。

    主耶穌幫助拿但業認識到祂真正的身份,地上的人子乃是與上帝連結着,時候將到,主耶穌不只是地上人子,更是天上的主,是有權柄的至高之主。

    放下成見,我們的心靈與腦袋的空間更寬闊,可以容得下更多的啟示。在信仰路上,我們背負着很多自知或不自知的成見,求主幫助我 們坦誠地面對自己,不斷放下成見,讓自己能看見上帝更多更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