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馬同跑

日期:2024年9月1日
題目:與馬同跑
牧者:麥寶山牧師

「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覺累,怎能與馬賽跑呢?你在平安之地雖然安穩,在約但河邊的叢林要怎樣行呢?」(耶十二5)

與馬同跑!怎麼可能呢?

上帝要自覺年輕、缺乏經驗,也十分軟弱的耶利米與馬同跑,要他在但求平庸、平安而自欺欺人的猶太社會中站起來,活出屬上帝的生命。

保羅豈不也督促提摩太,不要讓環境主宰人生,而要「將上帝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因為上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一6-7)嗎?

甚麼使耶利米感到疲累呢?是先知的工作繁重,還是他失去了異象、失去了活潑的信心嗎?單單追求平安穩妥,難免會陷於平庸,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拿着洗禮證和幾句聖經金句等待上天堂,這就是基督徒的人生嗎?
主耶穌對登門求教的尼哥德慕說,你要重生。硬生生地阻截這尊貴議士尚未宣之於口的問題,要他直視已經陳腐的生命;名譽、地位無助於他生命的更新,他需要聖靈的潔淨,進入聖潔的國度中,與上帝結連。

很難相信,這位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竟被耶穌要求重生。假若尼哥德慕欣然接受耶穌的教導,不企圖運用宗教知識來質疑、抗辯,而是相信、跟隨,儘管他年事已高,必仍能與馬同跑!

即使處身在宗教氛圍的環境中,仍當常常問自己,若基督在這裏,祂會怎樣做?在與人交談中,我有基督的耳、口和心嗎?在各式各樣的聚會中,那拿撒勒人的影子會否出現?

在繁忙的街道上,祂會用怎樣的步伐行走,以至聽到看到路人的光景呢?在寧靜的角落,有怎樣的禱告聲音呢?

主啊,我若不能與祢同行,怎能與馬同跑呢!

知道所信的是誰

日期:2024年7月7日
題目:知道所信的是誰
牧者:麥寶山牧師

「約翰在監裏聽見基督所作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問祂說:「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十一2-3)

施洗約翰傳道,宣告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祂提鞋也不配。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三11)他知道自己的角色是「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太三3)他又向門徒介紹耶穌,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約翰清楚耶穌的身份,知道祂要成就救贖的工作。

施洗約翰因指責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娶兄弟之妻希羅底,被希律捉拿下監。他一直期盼彌賽亞的到來,聽說耶穌的事蹟帶來很大的迴響,甚至搖動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但幾個月過去,社會依然如故。他曾經堅定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不禁開始搖動,於是派門徒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十一3)要知道所信的誰,其中最大的攔阻是自己;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往往阻礙我們去認識祂和跟隨祂。

耶穌回應約翰的疑問,要約翰看祂的作為,「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十一5)耶穌在那些被遺忘的人中間靜靜地服事,難怪施洗約翰看不見!社會似乎沒有因為這些人得改變而興奮,一切依舊。
我們常以為世界舞台的中心是屬基督,祂應當在鎂光燈的照射下,但聖經告訴我們,祂在天未亮就獨個兒走去曠野禱告,祂的生命樸實而安靜,祂遵守猶太的規矩而不僵化,重精意而不墨守成規。世界的舞台是屬於政治領袖、商界財閥和學術精英,耶穌的國度卻是屬天且永恆的。

然而耶穌仍是世界的中心,祂創造萬物,萬有也靠祂而立,萬有最終要伏在祂的腳下。萬有之主進入世界,走進黑暗之地,因為那裏需要光,需要愛和恩典。

只有我們看見自己的罪,看見在審判時的絕望,看見自己內裏黑暗醜惡卻無能為力,只有哀求基督時,我們才真正與主相遇,才開始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暗夜的服事

日期:2024年4月7日
題目:暗夜的服事
牧者:麥寶山牧師

「約瑟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鑿出來的墳墓裏,又滾過一塊石頭來擋住墓門。」(可十五46)

耶穌死了,曲終人散!夜幕低垂,只有一個人留心着那掛在十字架上的遺體;他晚上去見巡撫彼拉多,請求彼拉多容他把耶穌的身體下葬。彼拉多根本看不起猶太人,也對他們之間的矛盾毫不關心,只想置身事外。

他准許約瑟所求,約瑟就立刻去買了細麻(當時已是夜上,店舖不是關了嗎?)然後就趕往各各他,連同僕人合力將耶穌的身體從十字架上卸下,用細麻布包裹好,抬着遺體、提着火把,在漆黑中走到墓穴;他稍稍清理一下塵土,然後輕輕放下遺體。

約瑟在昏暗的光線下看着遺體,難掩悲哀。他也許回想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群眾揮動橄欖枝歡迎祂進城,高唱和散那的聲音,但不久後卻是高喊釘死祂、釘死祂!

他離開墓穴時,將一塊大石滾到墓口,防止遺體受到騷擾。
約瑟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不是時刻跟隨主的人,但他卻是唯一為主耶穌的遺體盡心盡力的人。他冒着受彼拉多一番冷嘲熱諷的難堪、冒着公會同僚對他懷疑的眼光,作了這一切。

這一夜,沒有觀眾,他們已經走了!這一夜,只有一個人,在黑夜中,盡他的能力來服事主。

約瑟,一個很普通的名字,作了一件沒有人看見的事,這樣的服事,今天你願意幹嗎?

末後:始於上帝還是我們?

日期:2023年11月5日
題目:末後:始於上帝還是我們?
牧者:麥寶山牧師

現今世界正是烽煙四起,俄烏仍在戰鬥中,哈馬斯突擊以色列,中東瞬間爆發嚴重的戰事;廿一世紀的地球村,並沒有變得更美麗。

人們冀望世界能有所改變,因為工作辛苦、家庭太多矛盾、生活不如意,人們對世界產生不滿,認為這世界已經沒希望,不值得留戀,除非世界能有所改變。

聖經告訴我們,獨一、全能、全善的上帝看到這一切,祂要解決導致痛苦的問題,藉着基督,將救恩賜給世界,這救恩要在末後的日子完完全全地彰顯出來。因此,我們是懷着盼望面對世界,因為上帝正在施行祂的拯救,福音的工作每天都在進行,天使也為得救者歡呼!

天災人禍在歷史上從未消失,只要人仍然受罪的轄制,邪惡仍未完全被制伏,痛苦、眼淚、打擊便不能避免;但慈愛、善良、全能的上帝掌管一切,祂會拯救到底。

末後的日子是上帝創造的完成,我們正在經歷上帝的創造過程,所以我們不悲觀,屬天的平安和盼望常存心中,因為「上帝既在古時藉着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着祂兒子曉諭我們。」(來一1-2上)基督徒得着上帝的說語,明白祂的拯救,就靠祂而活,懷着平安、喜樂和盼望活好每一天!

教會的能力

日期:2023年10月8日
題目:教會的能力
經文:以弗所書第1章15-23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教會有甚麼能力?教會不是財雄勢大的組織或擁有龐大的人力物力的機構,教會在地上有甚麼能力?

使徒保羅怎樣看教會呢?他曾極力迫害教會,親眼看見復活的主耶穌之後,竟接受差遣去歐洲建立教會,這轉變是何等的大。

保羅的時代正是羅馬帝國的黃金時期,奧古斯都統治整個帝國。他看見羅馬帝國的強大,卻清楚基督已帶來新世代,天國已經來臨;基督要藉着教會,彰顯祂的能力,救贖世人脫離罪的綑綁,成為新造的人。

今日教會慣用商業行政手法管理教會,可惜商業機構着重打擊對手及數字增長,不在乎上帝,教會卻是屬於上帝,是充滿信、望、愛的群體。保羅在《以弗所書》一15-23讓我們看清楚教會的特殊身份。

為教會感恩
保羅首先為教會的感恩有兩方面,(一)「信從主耶穌」這是信徒與上帝的關係;(二)「親愛眾聖徒」這是信徒相互的關係,可說前者是信心,後者是行動。

教會是由信心和愛的行動組成,是一個有生命的群體。世俗的機構組織都是以一套套制度運作的「機器」,為了生產目標而設立。

教會在世上是要作光作鹽,成為世界學習的榜樣,而不是反而去向世界學習。

以弗所教會親愛眾聖徒他們不單看重以弗所教會內的肢體,他們更連繫所有同樣得救贖的信徒。上帝的兒女是以信心連接在一起,並以行動顯明他們彼此相愛。

古羅馬社會階級分明,人各有所屬的圈子;主僕界線分明;羅馬公民與非公民地位身份懸殊。以弗所教會卻破除了這些障礙,親愛「所有」的聖徒,不分階級。這是教會應為世界樹立的好榜樣。

為教會代求(弗一17-18)
保羅為以弗所教會感恩也為他們祈求,同樣有兩方面:

(一)求上帝賜智慧和啟示的靈(弗一17)
聖靈在五旬節已經降臨,在此保羅的意思是求上帝藉着聖靈繼續賜給信徒智慧和啟示,使他們「真知道祂」—更明白上帝的旨意,知道該如何行事為人,過敬虔的生活。

我們活在世俗之中,商業架構和官僚制度的做事方式不知不覺滲入教會。他們沒有上帝,背後的理念和教會截然不同,教會若被牽着走,不知不覺就會世俗化,背離了上帝的教導了。教會要真知道上帝,才不會被世界牽着走。

「真知道祂」不是頭腦上、知識上的事,而是從順服上帝中發展出來;「真知道祂」是愈來愈認識上帝的旨意,同時愈來愈能依照祂的心意來生活,在更豐富的認識中,更真切體會自己與主的關係是真實而堅固。

(二)求上帝照明他們心中的眼晴(弗一18-19)
經文中的「心」是單數的,表明教會作為一個整體,得到屬靈的悟性;以前不明白的真理,因着屬靈的光照,就明白過來。
我們的心被照亮了,就能看見自己在救恩中所受的恩惠:

1. 「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弗一18)這基業就是上帝應許豐富的救恩。

2. 「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弗一19)上帝藉聖靈用大能使信徒剛強起來。

我們並非不知道復活和救恩,但直到心中被光照,才能醒悟復活盼望對我們是何等寶貴,因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態度,讓我們對未有盼望。

豐盛的救恩是上帝完備的預備,叫我們只能存敬畏感恩的心接受,自己是不配的。聖靈在我們裏面,讓我們得以剛強,堅定地持守所信,沒有任何勢力能奪去。

教會在俗世中應該有盼望、救恩和聖靈的能力,才能成為燈台。若有新朋友來到教會,看不見救恩的盼望和聖靈的能力,只有世界的標準和價值觀,他為何還要來?

上帝的大能(弗一19-23)
教會的能力源自上帝在基督身上顯出的大能,這大能有三方面:

(一)上帝使被釘死的耶穌基督復活了,這是史無前例的事件。世人認定死亡是生命的終結,基督的復活正式瓦解了死亡的權勢。這能力除去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讓我們活在基督復活的盼望之中,叫我們滿有盼望和堅強地生活。

(二)上帝的能力勝過世上自古至今一切的權勢。即使強大的羅馬帝國最終也成過去,只有上帝的大能保守凡信靠祂的人。

(三)上帝使萬有服在基督腳下,使祂成為教會的元首。教會是一群聚集的小市民,無權無勢,但他們的真正領袖,卻是萬有之主基督。上帝在基督裏賦予這個弱小的群體無窮的能力,讓他們在世上為祂作見證。上帝所賜的力量是信、望、愛的能力,在囂張的勢力中,有能力持守這信;在敵意的環境中,仍然去愛;在絕望的環境中,仍然有盼望。

吊詭的自由

日期:2023年9月3日
題目:吊詭的自由
牧者:麥寶山牧師

「自由」現今被解讀為不被轄制。人嚮往自由,追求不被約束的生命,作自己喜歡的事,不受外在的枷鎖管制。彼得前書二19:「人被誰制伏就是誰的奴僕」,指出外在的勢力,不管是上司、制度、潮流或其他,要你做你不想做的事,也不許你做想做的事,奪去了你的自由。

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受到法老任意對待。上帝從埃及召他們出來,要使他們得到自由。可惜當他們離開埃及後,他們沒想到珍惜所得到的自由。他們因為食物問題,就懷念埃及,當日所受的壓迫,一下子抛諸腦後。人因貪慾很容易就把寶貴的自由棄如敝屣。到了西乃山下,他們又製造金牛犢,獻祭玩耍,把自己歸入流行信仰習俗之中,放棄了領他們得自由的上帝。

真「自由」其實是擺脫罪惡的勢力,不被轄制;然而,今天所講的自由,卻是擺脫上帝、良心和道德的管轄,結果墮入意義失落的假自由之中。

自由是來自上帝的恩典,所以自由是善的。自由和善是不可分的,《雅各書》稱律法為「使人自由的律法」(雅二12),因為律法是善的,又釋放人走出罪惡。

人的自由脫離了善,就失去了自由,這是自由的吊詭性。自由的心是良善,沒有良善的自由,就是任意妄為,變得醜陋而可怕!

掌握今天

日期:2023年7月2日
題目:掌握今天
經文:彼得前書第3章14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彼前三14)

以對未來的盼望來塑造今天的生活,是《彼得前書》給我們的一個提醒。上帝從來沒有放棄祂所造的世界,一切受造都在祂的救贖之中。儘管世人自行其是,任意妄為,上帝仍多次多方挽回。世界仍然在上帝的恩典之中,得着保守和帶領。至終,上帝要掌管這世界,墮落失序與醜惡傷害終必成為過去。

在伊甸園亞當得着了上帝賦予的自由,卻拒絕守約的責任,離棄創造生命的主。今天我們同樣享有自由,上帝給予我們自由,也伴隨着責任與承擔。我們以這自由滿足個人所好,還是恰當運用以榮耀上帝!

上帝賜給我們一個盼望,天國雖已降臨,但既濟未濟,最終基督要再來實現一切。我們對這盼望的渴望和信心,促使我們立志跟隨基督,順服祂,如亞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裏去。他因着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來十一8-10)

我們有着充滿希望的明天,便不要斤斤計較,意氣用事。當努力活出基督美好的性情,保持純潔的心思意念,常存善意和關懷,「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腓二5)專注活好每一天,好好愛護身邊的人,服事有需要的人,說造就人的話,這是迎接未來最好的方法!

在愛中運用恩賜

日期:2023年6月18日及7月9日
題目:在愛中運用恩賜
經文:彼得前書第4章7-10節、哥林多前書第12章4-11節
牧者:麥寶山牧師

恩賜必然帶來教會的興旺嗎?
若是弟兄姊妹都很有恩賜,甚麼人才都有,團契生活是否能令彼此生命成長,敬拜生活是否必蒙上帝喜悅,事奉是否必能榮耀上帝呢?哥林多教會的事實告訴我們,未必!

恩賜豐富 相爭不絕
保羅在致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解釋恩賜與聖靈的關係,又列出九項恩賜,可見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滿有智慧和能力,可惜內部嚴重不和,分黨分派,自高自大,爭鬥不斷,恩賜成了爭競的工具,看誰的恩賜更強更重要。

聖靈全主動
保羅針對信徒把恩賜作為較量的工具,告訴他們恩賜不屬於他們,恩賜是聖靈的。他們的恩賜不是憑自己的本事,乃是聖靈隨己意所賜,所以任何人沒有可誇的理由,以恩賜彼此較量、爭競全然無理。

你知道自己的恩賜?
保羅列出眾多恩賜中的九項,未羅列的還有很多,比如音樂、治理、領導、教導等等。

弟兄姊妹認識自己的恩賜嗎?恩賜是從聖靈而來,是從我們事奉中發現或發掘出來的,不是在某時某刻突然從天而降,並隨即運用自如。

聖靈給我們恩賜,要我們在參與中發掘出來,又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有人在事奉中不斷嘗試,發掘了音樂的恩賜,成為司琴。有人在參與主日學的事奉中,發掘了教導的恩賜;也有發掘了花藝恩賜的。

聖靈毫不吝惜賜下恩賜,只是願意發掘的人太少了。求主激發我們愛主的心,使我們有信心和勇氣,因着愛主愛人的緣故,願意接受挑戰,嘗試不同事奉崗位,留意聖靈的引導,讓恩賜漸漸顯露出來。

此外,弟兄姊妹從旁的觀察,也能給予提示。聖靈在我們之間進行聯繫,使我們的生命彼此互通,正如肢體之間互通及扶助。弟兄姊妹之間誠懇真實的提醒,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幫助!

恩賜須要運用
有人蒙聖靈賜予很多恩賜,卻不願意投入教會的事奉中。是信心不足嗎?是懶惰嗎?不喜歡與人合作嗎?各有各的原因,但是上帝既然賜下恩賜,必然託付了我們當作的事;不要辜負上帝的心意,不要忘記祂所託付的。

令人難過的是,上帝的國度本可擴展得更快更好,但一些有恩賜的肢體未有投入事奉。聖經提醒我們:「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8)願基督十字架犠牲的愛再次燃點我們愛主的心,多參與事奉,體察主的心腸,彼此相愛多一些。

恩賜須要操練
聖靈所賜的恩賜是要實踐和練習,透過操練、交流分享學習,更蒙上帝大能的幫助,叫上帝榮上加榮。

每個事奉崗位都應該不停進步,讓愛主愛人的心不斷成長,更討主的喜悅。保羅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着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穌所以得着我的。」(腓三12)

恩賜與愛
恩賜要發掘、要運用、要操練,這只是起點;恩賜最大的功用,是彼此服事。單獨一個恩賜,能夠得到的成果是很有限的。善於傳福音,但沒有關懷配合,沒有善於教導的跟進,又沒有善於治理安排投入教會生活,信徒如何成長呢?聖經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能夠運用恩賜與其他肢體配搭,達成彼此服事的果效,才是達成上帝所託付的恩賜,做個好管家。好管家就是讓主人所託付的東西,不斷增值!彼此服事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彼此相愛。

迫切感—愛的需要(彼前四7-10)
這段經文給予我們一份迫切感—主再來的日子近了,萬物的結局近了,在主來到之前,邪惡的勢力會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互不信任、彼此指責,小小的事,就可以挑起無窮的紛爭,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要:

1. 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潔身自愛,不受環境污染,在禱告中保持清醒;2. 彼此切實相愛;不是虛情假意,而是真真實實地關懷愛護支持,不讓罪破壞愛,反倒讓愛令罪發不出影響力;
3. 切實相愛,就是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團契

    日期:2023年5月7日
    題目:團契
    牧者:麥寶山牧師

    一九二五年燕京大學的劉廷芳教授懸賞能夠替“Fellowship”一字提供中譯的人。因為“fellowship”是非常重要的名詞,但中文找不到相應的字。“Fellowship”原文是“κοινωνία”,在和合本聖經按上下文意,被翻譯為交接、相通、感動、交通、一同等,有共同分享、相交的意思,因受文句意思所限,均未能反映原文豐富的內涵。劉教授提供懸賞半年,無人回應,於是提高賞金,仍無反應,只好提出自己的翻譯—「團契」。

    「團」字有「聚而凝結」的意思,而「契」字有契合、契約、投契的意思。劉教授並不十分滿意這個翻譯,但「團契」一詞卻被全國教會廣泛採用。

    今天,「團契」一詞主要用於某一種形式的聚會,多數是固定時間、地點,甚至固定的一群人;當中有唱詩、分享、查經或活動、奉獻等等。「團契」成了某種形式聚會的名稱,「團契」的真義卻漸漸被違忘了!
    首先,我們與誰「團契」呢?聖經說:「上帝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祂所召,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林前一9)經文中的「一同得分」,原文就是「團契」。

    基督徒是與主基督「團契」的人,在基督內分享祂的使命、受苦和榮耀。(林後五18-20)。經文指出我們與基督和好,有了團契,基督便賜與我們這和好的道理和職分。今日,我們往往着重肢體相交,卻忽略了與新朋友分享基督受苦與榮耀、叫人與上帝和好的道理。

    與基督團契意味着我們跟隨祂踏上十架路,「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腓三10)經文中「一同」的原文,即為「團契」。

    我們先與基督「團契」,繼而延伸到與主內的肢體「團契」。很多信徒都知道肢體間的相交為團契,但許多人未必留意到相交的基礎是先與上帝「團契」。(約壹一3)

    信徒之間的團契不在乎興趣、背景,甚至種族,「團契」超越這一切,因為人若與上帝團契,就被超越的上帝所帶領成為祂的兒女,也就是進入「團契」之中。信徒之間的「團契」,強調的不是活動,而是關係,從上帝而來的關係。逃避團契,就是逃避主所建立的家,逃避上帝的旨意。

    如何實踐「團契」呢?教會最初被建立時,便開始過着團契生活。聖經告訴我們當時信徒「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徒二42)其中的「彼此交接」即「團契」一詞,信徒一起「分享」自己所有的,無論是物質或是屬靈上的資源,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所有的,都源於上帝的供應,是上帝的賜福;他們樂於分享上帝的供應,分享上帝的恩典。

    今日信徒相交當更注重主的愛,彼此多欣賞、鼓勵、信任,少批評、埋怨。主耶穌願意和我們團契,賜與我們天國的使命,若我們不以主的愛相待,將令主何等傷心!

    讓我們對準上帝的心意,與主建立團契,以此與人建立團契,團契才會有吸引力,使人發現上帝原來在這裏!

    跟隨致力差傳的主

    日期:2023年3月5日
    題目:跟隨致力差傳的主
    牧者:麥寶山牧師

    教會是為使命而存在的,上帝對世界以至萬有,都有祂的旨意。雖然這個使命是多面性的,但終究是為了拯救。

    因此,主差遣屬祂的子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段執行使命;祂差遣約瑟去埃及,以拯救及保存雅各家族,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祂差遣摩西到法老面前,拯救百姓脫離壓迫與剝削;祂差遣以利亞,去影響以色列與周邊列國的政治外交方向;祂差遣耶利米,去宣告猶大國的危機與出路。

    到後來,天父差遣耶穌進入世界,主自己宣告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

    主耶穌也差遣門徒去傳講並彰顯天國具有釋放與醫治的權能(太十5─8)。升天前,主差遣門徒去傳講天國的福音,造就門徒,施洗並教導。升天後,門徒積極建立屬靈的群體,並且按着上帝的旨意一代一代的差遣同工傳揚福音。

    教會按着主耶穌所託負的使命而建立,整個屬靈群體按着恩賜彼此配搭,履行使命。正如安提阿教會差遣保羅和巴拿巴出去,負起救濟饑荒並且傳福音,建立教會的使命。其後,有提多被差遣,收集救濟捐獻,管理教會等工作;還有提摩太、亞波羅等等。

    教會中每個肢體都必須參與在這個使命當中,運用恩賜,彼此配搭,成就主所託負的。今年的差傳月(三月)正好讓我們反思,自己可以如何參與在這使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