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11月9日
題目:盡忠守望(一)
經文:以西結書第3章17-21節、33章1-9節
講員:吳金麗長老
人們常提到「守望」一語;然而「守望」究竟是何意呢?有成語曰「守望相助」,是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至於聖經裏面,提到「守望」的,有五十次,大部份譯為「守望的人」等等。所以「守望的」也可以說是「哨兵」。
《以西結書》說,耶和華立以西結為守望的人。先知以西結的出身是祭司,在主前597年,他與猶大王約雅斤、王室,和一些民中精英被擄到巴比倫去。(王下廿四13-16)巴比倫王另立約雅斤的叔父瑪探雅為猶大王,改名西底家,受巴比倫的控制。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藉巴比倫來懲罰他。後來西底家要擺脫巴比倫的控制,但他惡行不改,不能得到耶和華的寬恕,況且與巴比倫對抗,無異以卵擊石。而且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曾使西底家指着耶和華起誓(代下卅六13),他違誓背叛巴比倫,就是無視耶和華的尊嚴,不論如何都是不當的行為。
以西結在被擄去巴比倫的第五年,主前592年,在迦巴魯河邊蒙召作先知,向以色列家發出警告。同時,先知耶利米在猶大地,也同樣警戒猶大王西底家,當棄惡從善,歸向耶和華,以減免受罰,才是辦法,與巴比倫抗衡,則是自尋死路。無奈西底家執迷不悟,聽信假先知之言,五年後,主前587年,猶大徹底敗亡,耶路撒冷被毁,西底家也落得悲慘下場。(王下廿五1-12)
《以西結書》第3章17-21節記載以西結蒙召作先知,耶和華指派他作以色列家的「守望者」,並示其職責:
(一) 「人子阿我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聽我口中的話,替我警戒他們。」(結三17)守望的人即哨兵,要保持警覺,一有危險或者周圍有異動,就要立即發出警報,不能失責。
耶和華委派以西結作先知傳達祂的話,警戒以色列家,這是上帝的慈悲,因為以色列家犯罪,公義的上帝要施行審判,但祂先差遣先知以西結作為守望的人,去警告以色列家,希望他們能悔改。
(二) 「我何時指着惡人說,他必要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勸戒他,使他離開惡行,拯救他的性命,這惡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卻要向你討他喪命的罪。倘若你警戒惡人,他仍不轉離罪惡,也不離開惡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卻救自己脫離了罪。」(結三18-19)
這裏很清楚說明先知的責任:只要盡上責任,警戒在罪中的惡人,惡人若能悔改,得蒙拯救,先知盡忠職守,必定蒙上主喜悅;即使他們不聽,先知也已經盡了責任,惡人受罰,他不用負責。但是,如果他沒有盡上責任,惡人受罰,他必要負上責任。
(三) 「『再者,義人何時離義而犯罪,我將絆脚石放在他面前,他就必死;因你沒有警戒他,他必死在罪中,他素來所行的義不被記念,我卻要向你討他喪命的罪。倘若你警戒義人,使他不犯罪,他就不犯罪,他因受警戒就必存活,你也救自己脫離了罪。』」(結三20-21)
這兩節提到守望者不但警戒惡人,對義人也負有提出警告的責任,要警戒義人不可棄善就惡。而守望者對義人所負的責任也是同樣的,他只要盡上責任,受警戒的人聽與不聽,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