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 主日崇拜

講題:福音如走路的鞋

經文:以弗所書第6章10-20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盡一生學習的功課

經文:尼希米記第4章7-15、21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約伯的信心

經文:約伯記第19章1節、21-27節、20章1-7節、42章7-8節

地點:香港仔堂

講道預告 (2025年7月份)

『和平的福音』

主 講:蕭嘉祥牧師
講 題:福音如走路的鞋
經 文:以弗所書第6章10-20節

主 講:麥寶山牧師
講 題:約伯的信心
經 文:約伯記第19章1節、21-27節、20章1-7節、42章7-8節

主 講:林世烽宣教師
講 題:和平的福音
經 文:以弗所書第2章11-22節

2025年6月29日 主日崇拜

講題:喜樂的標記

經文:腓立比書第4章4-7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未曾向巴力屈膝的七千人

經文:列王紀上第19章15-21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極大的奧秘

經文:以弗所書第5章21-33節

地點:香港仔堂

2025年6月22日 主日崇拜

講題:盡忠守望

經文:以西結書第3章17-21節、33章1-9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在火中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第2章1-5節、14-21節、40-42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你在這裏做甚麼?

經文:列王紀上第19章1-15節

地點:香港仔堂

渡到那邊

日期:2025年6月22及29日
題目:渡到那邊
經文:馬可福音第4章35-41節  
講員:林世烽宣教師

教會這個月的主題是「效法基督的愛」。愛,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場須要付上代價的旅程。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這句話讓我們看到耶穌的愛指向「那邊」,指向那些我們不熟悉、不舒服,甚至想要逃避的地方。今天,耶穌同樣對我們每一個人說:「渡到那邊去!」你的「那邊」是甚麼?這趟旅程絕不輕鬆!若沒有風浪,我們學不懂甚麼是真實的信靠;若沒有跨越,我們無法活出基督的愛。讓我們從這段經文學習如何效法基督的關愛!

一、愛需突破安逸
「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可四35)
耶穌為何要門徒在夜間渡海?因為祂要他們離開安逸的海岸,進入信心的深海。當耶穌對門徒發出這簡單而意味深長的命令時,祂其實在呼召他們離開那一時的舒適與安逸,邁向未知、充滿挑戰的屬靈新境界。耶穌不希望門徒只停留在聽道與觀看神蹟的階段,而要他們親自經歷風浪、面對試煉,從中錘鍊信心與擔當。惟有經過挑戰的信心,才能讓我們的靈命更加成熟。

我們身處一個物質豐富、安逸舒適的時代,常常容易沉浸在享受中,忽略了上帝向我們活出更深層次生命的呼召。舊約記載以色列人在曠野得享上帝的供應,卻因缺乏挑戰而漸漸遠離上帝,最終倒斃在曠野。今天,我們必須警醒:如果只求安逸,便會錯失上帝預備給我們更大的使命。我們需要正視屬靈成長的代價—必須願意離開那熟悉的環境,接受試煉與挑戰。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願意離開舒適圈,回應耶穌的呼召,為上帝的國度,作出改變?邁向「那邊」的成長與挑戰?讓我們學會在安逸中尋找突破,在挑戰中依靠上帝!

二、愛是主動出擊
「他們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祂一同帶去。」(可四36)
門徒划船渡海時,絕沒想到耶穌的目的地竟是格拉森—一個外邦人養豬的「不潔之地」。更想不到耶穌此行只為拯救一個人:一個被鬼附、住在墳墓的瘋子(可五1-20)。

想像一下這個畫面:門徒冒死渡海,頭髮還滴着加利利海的鹹水,耶穌卻走向滿身污穢的瘋子,無視周遭的豬群惡臭;祂寧可損失兩千頭豬,也要救贖一個靈魂!耶穌看到的是:一個瘋子的眼淚、一個無家者的尊嚴。耶穌看見其中的需要,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祂這一行動告訴我們,真正的愛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勇於行動,為每一個被忽視的生命付出代價。這反轉我們的價值觀,祂主動走向社會的邊緣,走向那些被人忽視甚至被遺棄的人。

在當今社會,有許多需要我們關愛的群體:
– 基層貧困家庭:在城市中仍有許多人生活在貧窮線下,基本生活需求尚未得到滿足;
– 孤獨與病患長者:他們在孤獨中等待關懷,可能因缺乏陪伴而逐漸被遺忘;
– 新來港的朋友:語言、文化和生活環境的隔閡,使他們常常感到孤立無援。

誰是我們生活中的「格拉森人」?我們是否在教會中只將服事看成一種宗教活動而忽略了耶穌主動出擊的榜樣?愛不僅僅是一個行動,更是一種生命態度,是上帝內在屬性的彰顯。當我們看到耶穌主動出擊時,我們更應思考:上帝為何要我們主動尋找需要幫助的人?因為在上帝的眼中,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祂的心意是要我們參與祂的救贖計劃,不讓任何一個人被遺忘。讓我們在禱告中不斷求主更新我們的心意,使我們也能成為那主動傳遞愛的人!我們要學習主動關懷,走出教會的圍牆,去觸及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三、愛能乘風破浪
「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可四37)

門徒按耶穌吩咐渡海,卻遭遇致命風浪!這打破我們的迷思:順服上帝並不等於一帆風順。想像你是門徒:你曾是經驗豐富的漁夫,此刻卻舀水舀到雙手發抖,你望向船尾—耶穌竟在枕頭上安睡!你忍不住搖醒祂:「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我們是否也常常像門徒那樣:風浪初起時,拚命靠「自己的方法」舀水;瀕臨絕望時,才哭喊:「上帝啊,你在哪裏?」

但請看耶穌的回應:
1. 祂斥責風浪—顯明祂是宇宙的主宰;
2. 祂責備門徒—「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關鍵不在風浪多大,而在你的眼目注視誰!

很多時候,我們會誤以為上帝若呼召我們去做某件事,就一定會為我們掃平道路。然而,正如經文所示,風浪正是上帝安排給我們的試煉工具,藉此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有限,也讓我們更加依靠那位永遠掌權的主。風浪並非上帝的懲罰,而是塑造我們、錘鍊我們成為屬靈勇士的過程。我們在服事和愛人時,難免也會遇到挫折、誤解甚至拒絕,但正是這些考驗讓我們的信心得以堅固、生命得以成長。

    結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耶穌對你說:「我們渡到那邊去!」
    這趟旅程需要:
    – 敢離開:走出自我中心的安逸圈
    – 敢靠近:擁抱社會上被鄙視的邊緣人
    – 敢堅持:在風浪中相信上帝的掌權

    你是否願意?

    好牧人

    日期:2025年6月15日
    題目:好牧人
    經文:約翰福音第10章11-18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主耶穌稱自己為好牧人,(約十11、14)祂和羊的關係非常密切,因祂是一位極卓越的好牧人。

    「效法基督的關愛」是本月的講道主題,願我們效法基督這位好牧人的品格,能夠真心地去關愛他人。

    一. 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1-13)
    經文指出牧羊的人有兩種:
    第一種是僱工,是被聘來暫時照顧羊群的。牧羊對他們而言只是一份工作,他們只為了工資,並沒有真心顧念羊,對羊沒有真愛,因為羊不是他們的。

    因此他們遇危險時就會立即撇下羊群逃跑,任由狼吞吃羊群;羊群因懼怕就被趕散了。羊在曠野迷了路,生命受到威脅,僱工也不顧。

    主耶穌用雇工來指出當時猶太宗教領袖的問題;他們對百姓有很嚴謹的管治,定下了很多規則要百姓遵守。其實這些宗教領袖如同僱工一樣,是為了金錢、地位和權力,根本就不是真正關心百姓。

    第二種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當羊遇到危險時,好牧人願意冒着生命危險保護羊,對羊群不離不棄。

    在《詩篇》第廿三篇,大衛以牧者來形容我們的上帝,祂的照顧、引導、保護是極全面,祂的恩惠慈愛是直到永遠的。

    好牧人就是我們的主耶穌,祂不單是羊群的守護者,為確保羊群得平安,祂更是甘心捨命。(約十17-18)主耶穌說沒有人能奪去祂的生命,祂是為我們(羊群)甘心捨命的。祂被釘非因無其他選擇,而是順服父上帝的命令,甘心背負我們的罪;又透過復活,好將人從罪孽中釋放出來,好拯救我們這失喪的羊,賜我們永生。

    因此當我們說要效法基督的愛時,就要確保我們事奉上帝、關顧弟兄姊妹,我們的行事為人卻必須出於真心,是基於愛主而愛弟兄姊妹。不正當的動機如:表現自己、討好別人、得人的讚賞,或任何私人利益,都應根除。要謹記一切的原因只為主,作與不作不會因得人的認同讚賞而樂意做,更不應因受氣而不做。

    二. 好牧人認識他的羊(約十14-15)
    「認識」是深層次的,包括關注、知道和了解。主耶穌關注、知道、了解我們的一切,包括我們的生活、需要、想法、軟弱、掙扎、喜樂、悲傷和所面對的。祂不只知道我們的名字,還知道我們的內心。主耶穌與信徒之間有親密關係,因此我們可以放心,祂必賜我們足夠恩典去面對人生的每一步。(馬六32)

    但有時我們會懷疑上帝是否真的知道我們的需要?是否真的關心我們?因此我們會活在恐懼中,也會嘗試用自己屬血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不懂在困境中倚靠、順服並等候上帝。究其原因,就在於我們經常忽略了經文第14節中的最後一句話:「我的羊也認識我」。

    我們需要對主耶穌有足夠的認識才能在生活上倚靠、順服並跟隨祂,不然就很難會信靠順服,生命難得豐盛。我們認識主,要如耶穌所說的:「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約十15)要好像父子彼此完全認識那樣。那麼信徒應該如何認識主?

    1. 羊群認識牧羊人
    信徒透過聖經認識主在世時如何待人處事,並認識主的教導。熟讀聖經我們才可以學習分辯是非真假,才可以明白主耶穌的行事為人,才可以明白主的心意。

    因此我們必須每日都禱告和讀聖經,聽主耶穌的聲音,與主建立親密關係,正如羊聽牧人的聲音。不然我們就很容易被這世界的聲音滋擾,耳朵就發沉,不能清楚聽見主的聲音。

    2. 羊聽牧羊人的聲音並跟從牧羊人的帶領(約十27)
    閱讀聖經是認識主的初階,我們需要進一步跟着主走,把聖經的教導活出來,這樣才能真正認識主。因為聖經的認識不是指理性的知道,而是指生活體驗的知道。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上倚靠、順服並跟隨祂,生命才會豐盛。

    在效法基督的關愛,同時我們也需要彼此認識,否則又如何能有深入親切互愛的關係。

    關愛是相互的,我們不單要去認識對方,同時也需要讓對方認識自己,不要自我封閉。教會要成為一間真正關愛的教會,弟兄姊妹要開放自己,彼此認識、彼此接納。

      三. 好牧人尋找祂的羊(約十16)
      耶穌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裏的……」這是指在猶太人以外,也就是指外邦人、凡一切願意跟隨祂的人。

      耶穌繼續說要把這另外的羊帶來,要與原本的羊「合成一群」,兩者要在基督裏面合而為一。

      耶穌說:「我必須領他們來」;祂不是說;若可以、我願意,或者如果方便,而是說,我必須;好牧人必尋找迷失了的羊。因此我們效法基督的關愛,也必須迫切地去尋找迷失了的羊。請問你身邊還有誰不是基督徒?上帝把這些還未信主的人放在你身邊,不是偶然的,是要給你機會向他們傳福音作見證。

      我們要如何向未信的親友作見證?要作三件事:要有生活見證、要為未信的親友祈禱、要把握機會向他們作見證傳福音。

      聖靈降臨節

      日期:2025年6月8日
      題目:聖靈降臨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聖靈降臨節即五旬節 (Pentecost ),字面的意義是第五十日,是耶穌基督復活之後的第五十日。初代教會的基督徒在第一個 五旬節時得到聖靈的充滿,我們今天在這日一方面感謝聖靈的降臨,同時亦作為教會生日的記念 。

      由聖靈降臨節至將臨期之間約有二十四至二十八 周; 教會年曆中,一半是基督生平(稱為基督年 ),一半是聖靈降臨(稱為教會年),兩者所佔的主日數目相若。

      聖靈降臨期的焦點不是要我們知道或反省一些信仰內容和要求,節期的焦點不是學習,而是實踐,實實在在地做一些聖靈差遣我們去做的事,完成一些我們答允上帝要做的事,去實踐上帝託付我們的事工,盡我們的責任成為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聖靈降臨期 的焦點是擺上我們自己,延續上帝在地上施行的拯救。

      2025年6月8日 主日崇拜

      講題:在火中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第2章1-5節、14-21節、40-42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極大的奧秘

      經文:以弗所書第5章21-33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禱告的殿

      經文:馬太福音第21章12-17節

      地點:香港仔堂

      返教會感覺有如回到家一樣

      日期:2025年6月1日
      題目:返教會感覺有如回到家一樣
      牧者:蕭嘉祥牧師

      當我在思想本月「牧者的話」要與大家分享些甚麼時,在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位我小時候認識並相處了十年的傳道人,當時教會的年青人沒有人會稱呼她為傳道人,大家都稱呼她金英姑,她的生命見證有如我們上個月教會的主題一樣「因信而生的愛心」;她信主後奉獻自己全時間事奉主,沒有結婚因此沒有兒女,我們這班頑皮的少年人就是她彰顯基督的愛的屬靈兒女。今日就讓我將這位金英姑介紹給大家認識吧。

      1. 她常欣賞並鼓勵人
      記得第一次在菲律賓返教會,當時正舉辦暑期聖經班。第一次返教會,我當然不認識這位傳道人,但她的笑容令人感到很舒服。當日我早到了,她正在打掃,我不記得是她邀請或自己主動幫忙打掃。該日的暑期聖經班有背金句環節,我也成功背出了金句。
      那日暑期聖經班結束前,還有頒獎環節,我竟然得了三個獎牌,一個是樂於助人,一個是完成背金句,還有一個我不記得是甚麼了;這三個獎牌其實一點都不值錢,但對幼小的我卻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令我很喜歡返教會參加主日學,覺得教會就是充滿愛、被接納、被肯定的地方。

      2. 她樂於服事及關心人
      她的臉孔不但常帶笑容,從不見她生氣,她也很有辦法令到我們一班少年人臉上有笑容。每次青少年團契開會或要到教會幫忙,她便會下廚,為我們煮很美味的食物;到了教會感覺尤如回到家一樣。
      她也經常到會友家中探訪,知道會友家庭的需要時,便作出適當的關懷及幫助。

      3. 她熱愛傳福音
      1976年我們一家從香港搬到菲律賓,隔年我在附近的一間沒有宗教背景的中小學讀書。這學校曾發生了一場火災,導致整間學校需要重建。在重建期間學校借用了我們的教會上課,因此教會和學校就建立了友好關係。學校在1977年重建完畢,因金英姑與學校的友好關係,學校容許金英姑每逢禮拜五下午放學後,在校內課室舉行團契活動。當時我正好在這間學校就讀,因此便成為金英姑的其中一位幫手,我的傳福音心志很可能也是在那時開始養成。後來教會更在學校附近租了一所兩層高的屋作為該學校的學生中心,在學生中心信主的學生中,最少有四位後來成為傳道人,其中一位更成為新約博士在神學院作教授。

      弟兄姊妹,我們因信主就必須在生活的言行中彰顯基督的愛。我們因信而生的愛心必然能祝福身邊的人。但願我們相處時多一些欣賞鼓勵,主動去服事及關心有需要的弟兄姊妹,讓大家同心合意興旺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