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5月11日
題目:受益道乎
經文:希伯來書第4章1-2節
講員:吳金麗長老
《希伯來書》第4章2節有一句話說:「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這話令我警覺起來:我所聽見的道,與我有益嗎?這是大家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主內弟兄姊妹都已經聽見了主的道,得着了益處,因為我們都已經蒙恩得救,因信靠耶穌基督而得着永生的盼望。按理,我們心中應當時時都有平安喜樂;然而,我們仍然時常會憂慮、煩惱、不開心,為甚麼呢?《希伯來書》給我們一個警告:「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祂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中間(「我們」原文作「你們」),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來四1)
基督徒信靠耶穌基督,已經蒙應許進入上帝的安息,這是不會落空的盼望,我們還當畏懼甚麼呢?接下去聖經說:「免得有人趕不上了」。「趕不上」並非時間太遲「趕不及」,也不是路程太遠「趕不到」,而是不能達到目標的意思;《新譯本》譯為「被淘汰」。
這是怎樣說的呢?本節的開頭原本有「所以」一詞,表示因為有上文所說的原因,就有被淘汰的危險,所以我們應當警惕。《希伯來書》的作者,以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不能進入迦南為警戒。前人因不信,不能進入安息;但上帝所應許的安息,仍然留給我們。我們已經聽見耶穌基督的福音,也已經得着主的救恩,只是我們還要警惕,第2章1節說:「所以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這麼寶貴的福音真理,我們已經聽了,這是很大的福氣,在世也該有平安喜樂,但我們應該謹慎聽從主的教訓,重視珍惜,免得隨着世俗的洪流失去。
早期信徒面對逼迫,恐怕會好像以前的以色列人沒有謹慎順從上帝,《希伯來書》的作者就用許多方法勉勵他們:
《希伯來書》第一章講到耶穌為使者,是大大地超越天使的;第二章是論到耶穌作為祭司,怎樣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第3章論到在上帝的家盡忠:「摩西為僕人,在上帝的全家誠然盡忠,為要證明將來必傳說的事;但基督為兒子,治理上帝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人了。」(來三5-6)
摩西的盡忠,記載在《民數記》第12章6-8節,是上帝親自對亞倫和米利暗說的;上帝與摩西是面對面說話,不像對其他先知說話,要透過異象等,因為摩西盡忠為上帝所重用,無論是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或傳達上帝的律法等等,他都盡忠。記這些事的目的,是要把將來要傳講的事(就是主基督耶穌的救恩)證明出來。「但基督為兒子」(來三6),是治理摩西所為之盡忠的上帝的家;並且摩西所要證明的—上帝的救恩,已經由基督實現出來了,所以基督是超越摩西的。這是針對猶太人不信耶穌,所以特別指出耶穌非摩西可比;他們信摩西,更應信耶穌。
古時以色列人聽見了摩西所傳上帝的道還是硬心,悖逆上帝,惹上帝的怒氣,以致在曠野飄流四十年,不能進入迦南安息,這是我們要引為鑒戒的。我們聽見了福音,就是主耶穌親自來到世上救贖我們的福音,我們有沒有真正用信心和行動配合所聽見的道,令我們所聽見的道與我們有益呢?這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
「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來四2)
讀罷這節聖經,我們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呢?」如果沒有,我們便與他們同樣,所聽見的道就與我們無益了。
經文中「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是「完成式」,表示福音是「已經」傳給我們的了;有了這福音,要有信心的配合,就能進入所應許的安息。
當時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不只聽見上帝的道,而且經歷過上帝在埃及降十災、領他們行走旱地過了紅海、在瑪拉這個地方令苦水變甜可以飲用,又到以琳得着泉水、天上降下嗎哪、摩西擊磐石出水等神蹟,但他們還是發怨言,又鑄造金牛犢,沒有專心倚靠耶和華,因此那一代的以色列人進不了迦南地。後世的人應該以之為鑒戒,不可重蹈覆轍。
感謝主讓我們得聞福音,也讓我們懂得接受了主耶穌基督的救恩,我們有活潑的盼望,能得天上永遠的基業,是應該有平安喜樂的,只是我們還要時時警醒,以免「隨流失去」,要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這樣,我們所聽見的道就與我們有益,今世能享受主賜的平安和喜樂了。但「信心如何與所聽見的道調和呢?」我們要讓所聽見的道,成為行事為人的指引,這就是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如果我們聽了道,回頭就忘得一乾二淨,現在的我們和信主之前一模一樣,人生沒有方向,不知道生命的意義,我們就會為着短暫的世事,諸多掛慮、煩惱、忿怒,而不會開心了;這樣,我們所聽見的道理,就已經隨流失去了。
《希伯來書》的作者告訴我們「當放下各樣的重擔,……」(來十二1)。他在上文舉出很多信心偉人的例子,說:「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來十一2),如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摩西等人;他們都不是一舤風順的,但是他們都因信心的行動而得着美好的證據。這些人不是沒有「重擔」,只是他們最後都能放下重擔,憑着信心行事,仰望上帝而得勝,他們有信心與所聽的道調和,這便與他們有益了。 我們生活在世上,難免要為着生活奔波而有罣慮、有重擔,只是切切不要因而忘記了聖經的教訓,要多與主親近,放下重擔;不要容許生活上的壓力奪去我們對主的信心、忘記了應該信靠愛我們的主。我們有這信心,「上帝(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我們(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一3-4)放眼這永恆之福,就不必為這至暫的世事計較;多與主親近,使我們的信心,能夠與所聽的道配合,我們所聽的道就能與我們有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