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平靜生命風浪」講座

主題:「基督平靜生命風浪」講座 (共5堂)

日期:2025年4月5、12、26日及5月10、24日(禮拜六)

時間:下午2時至4時

地點:香港北角渣華道128號渣華商業中心4字樓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

內容:
日期:4月5日 
主題:優質睡眠(1)
講員:劉有財傳道

日期:4月12日 
主題:優質睡眠(2)
講員:劉有財傳道

日期:4月26日 
主題:面對試探
講員:陳誠東牧師

日期:5月10日 
主題:放過自己•饒恕別人
講員:黃葉仲萍博士

日期:5月24日 
主題:正向心理
講員:黃葉仲萍博士

講員資料:
劉有財傳道
稍後提供
陳誠東牧師
資深牧者,現任道風山基督教叢林靈修部主任
黃葉仲萍博士
前伯特利神學院輔導科教授、宏恩基督教學院教育及心理學院副教授兼署理系主任、心理及輔導學高級文憑課程總監

查詢:2893-2242

[請按此處報名]

2025年3月23日 主日崇拜

講題:馬太福音第14章15-21節

經文:宏德街2號A的普通人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我知道所信的是誰

經文:提摩太後書第1章6-12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勇敢傳主福音

經文:使徒行傳第8章26-40節

地點:香港仔堂

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日期:2025年3月9及16日
題目: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經文:彼得前書第5章1-4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使徒彼得在教會面對迫害時,寫信勸勉教會的長老們,應該團結、站穩、合一,共同面對挑戰。彼得深深關心信徒,他們受到迫害和攻擊,需要牧人的牧養和照顧;教會領袖應該帶頭面對困難,餵養上帝的羊羣,引導羊羣站穩。

為鄭重其事,彼得在經文第1節便提出了長老們必須聽從他的三個理由。

一. 我這同作長老的勸你們
「我這作長老、……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彼前五1)
彼得明明是一位使徒,如果他用使徒的身份來勸勉教會的長老,豈不是更有權威?為何他要自稱為長老?當然他也的確是當時教會的一位長老,他自稱為長老最少有兩個意思:

  1. 這是彼得謙卑的態度,因為按他在教會中的地位來說,他不但是十二使徒之一,而且身居其中領導地位,但他卻以長老自稱,與閱讀這書信的長老們等同,讓他們感到身份的尊貴,同是上帝的僕人。
  2. 他自稱長老,表示自己所要說的話自己也必須遵守,大家是同一陣線,需要共同努力做好牧養羣羊的任務。

二. 我這作基督受苦的見證人勸你們
「我這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勸你們……」(彼前五1)
彼得是主耶穌基督受苦的目擊證人,他親眼看見主耶穌基督為成全救恩,為世人受盡種種的苦難(被人嘲笑、辱罵、戲弄、鞭打、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今日我們能透過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憑信蒙恩得救贖,我們實在是蒙大恩典。因此,所有蒙大恩得救贖、又蒙上帝的恩所揀選的長老們,都必須聽從彼得的勸勉。

三. 我這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
「我這作長老、……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彼前五1)

彼得在經文第4節用一種肯定的語氣,說明自己將來必定與主同享榮耀,他必定是想起主多次應許祂必再來,信徒將與祂同得榮耀。彼得肯定凡在世為主而活而受苦的信徒,將來必然與主同得榮耀,因此長老們就更要聽從彼得的勸勉。

1. 按着上帝的旨意照管上帝的羣羊(彼前五2)
「牧養」是含有保護、看顧、養育、引導的意思。牧人應負責為羊羣尋找水草,保護他們不受野獸攻擊,引領他們行平安正直的路。
彼得在第2節給我們看見作長老的在牧養羊羣時,需要明白的兩個重要原則:
i. 站在一個管家的地位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羣羊」,這一句清楚表示這些羊羣並非是自己的,乃是上帝托付給我們的,他們是屬上帝的,長老應以一個管家的身份牧養上帝的羣羊。
ii. 按着上帝旨意照管羣羊
照上帝真理的原則照管羣羊,不隨私意,不存私心,也不為討好人或怕得罪人而順從人的意思,只求向上帝盡忠。

2. 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彼前五2)
彼得指出牧養的聖工必須甘心情願順從主的呼召,為主的緣故牧養主的羊。

保羅曾對哥林多信徒說他傳福音是「不得已」的,似乎沒有其它選擇。他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九16)保羅的「不得已」並非出於人的強迫而勉強去做,乃是因為上帝的愛激勵他,聖靈的催逼使他不能自己地去傳福音。

教會領袖/長老要自願地去照管羊羣,不該是被迫去服事。而每個基督徒亦當參與事奉,可惜多人卻拒絕,為甚麼呢?
⇒ 有些人覺得自己不配和不夠資格;。
⇒ 有些人覺得參與事奉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
⇒ 有些人覺得有壓力,不想承擔責任;
⇒ 有些人覺得人的要求太難滿足,不論怎樣做,總會有人批評。

但使徒彼得提醒我們,不是因人的緣故做或不做,乃是因為主而甘心去做;只要是我們清楚聖靈的感動,我們就不應拒絕。

3. 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前五2)
「貪財」是指貪圖不應得的錢財,原文是由「可恥」與「獲得」二字合成。

當時的長老有一部分可能是全時間牧養教會的人,所以這些長老會接受教會的供應。(參提前五17)

所以彼得說「不是因為貪財」可以理解為不應貪求更高的薪酬才接受教會聖工的職責;當然教會也當對全時間牧養教會的人有合理的待遇。另外,也不應以事奉為一種職業,作為只是謀生的一種手段。

今日大多數教會的長老和執事都有自己的專業,無需教會供應他們的需要,很多時他們反而為教會的需要而樂意奉獻。

當我們說教會領袖「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更是提醒長老不要重富輕貧,不要貪圖從信眾身上得到任何形式的利益,不要作貪財的人。

4. 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羣羊的榜樣」(彼前五3)
「轄制」有憑權力或武力壓服人,使人被自己管治的意思;有聖經譯本把「轄制」譯作「威嚇」。彼得勸勉長老們對羣羊不要以權力或威嚇照管,而是靠自己美好的榜樣。

屬靈權柄不是靠地位得來的,而是因美好榜樣而來的。不是因為我們有牧師、長老或執事的身份,信眾就要尊敬我們;而是我們必須以謙卑的態度服事主,以美好榜樣來影響信眾。我們必須在言行、態度、生命的表現,都作信徒的榜樣。

要作好榜樣其實不單是對教牧、長老或執事講的,教會領袖故然要先以身作則,然後才能影響信眾,使信眾也會效法領袖們的樣式,成為別人的榜樣。使徒保羅成為我們最好的榜樣,他對哥林多信徒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十一1)

最後彼得告訴我們:「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前五4)凡忠心事奉主的,將來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在主將來再來時,忠心事奉主的將分享主耶穌的榮耀。

    2025年3月16日 主日崇拜

    講題:為世界而堅固

    經文:哥林多後書第4章7-18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勇敢傳主福音

    經文:使徒行傳第8章26-40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神聖的約定

    經文:創世記第15章1-12、17-18節

    地點:香港仔堂

    第四十七屆差傳年會

    主題: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差傳培靈晚會

    日期:2025年3月15日 (禮拜六)

    時間:晚上7時30分至9時正

    講題:為世界而改變

    經文:羅馬書第12章1-8節

    講員:林俊杰牧師(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實踐科)

    地點:香港北角渣華道128號四樓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


    差傳主日

    日期:2024年3月16日(主日)

    時間:上午 9時正 (早堂)、上午10時45分 (日堂)

    講題:為世界而堅固

    經文:哥林多後書4章7-18節

    地點:香港跑馬地山村道9號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

    2025年3月9日 主日崇拜

    講題:抓住機會傳主福音

    經文:使徒行傳第8章26-40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宏德街2號A的普通人

    經文:馬太福音第14章15-21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主喜悦的事

    經文:箴言第4章20-27節

    地點:香港仔堂

    2025年3月2日 主日崇拜

    講題:我知道所信的是誰

    經文:提摩太後書第1章6-12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信與傳、傳與信

    經文:羅馬書第10章9-15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馬太福音第14章15-21節

    經文:宏德街2號A的普通人

    地點:香港仔堂

    預苦期與信徒靈命

    日期:2025年2月23日
    題目:預苦期與信徒靈命
    牧者:麥寶山牧師

    今年的預苦期(又稱大齋期)由3月5日起,為期四十天(不計主日),至4月17日禮拜四為止,接着便是禮拜五的受難節。

    預苦期四十天背後的精神,是效法主耶穌四十天在曠野禁食禱告,以面對魔鬼的試探。在節期間,信徒透過讀經、祈禱、禁食、克己、節制和悔罪,在主前安靜自省,覺察深藏於內心的私慾,向主剖白並靠主對付,藉默想基督的受難與受死,察驗罪惡的醜陋與主愛深厚廣濶,由祂帶領進入生命的更新,懷着盼望預備慶祝主的復活。

    預苦期的由來
    初期教會根據耶穌對門徒說的一句話:「⋯⋯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太九15)就開始在聖周的受難日和安息日(即復活節前的禮拜五和六)實踐禁食。到了第三世紀,信徒在整個聖周都禁食,只喝水、吃麵包和鹽,最後兩天則甚麼也不吃。

    到了第四世紀,四十天禁食已成為教會傳統,「尼西亞第一次大公會議」正式確立預苦期為教會節期。教父奧古斯丁在講道中提醒會眾:「隨着一年的結束,四旬期(即預苦期的別稱)來臨,我勸勉你們靈魂應當與季節的靈性主題保持和諧。⋯⋯通過謙卑與仁愛,通過禁食和施捨,通過節制和寬恕,通過分享祝福而不是報復,我們才能脫離邪惡的轄制,⋯⋯」(引自:〈初期教會的禁食傳統與四旬期〉,柏峻霄助理教授,《信義宗神學院通訊》第191期,2023年3月,第5頁。)到了第五世紀,教宗利奧宣佈,在四旬期禁食、悔改、禱告、行善、和解,是所有基督徒的責任。

    由此可見,守預苦期有着悠久的傳統;是時候讓我們對這個屬靈的寶藏作重新的理解和實踐,好讓我們的靈命得着更新,領受更豐盛的屬靈筵席。

    預苦期的預備
    預苦期的開始稱為「聖灰星期三」或「聖灰日」(Ash Wednesday),今年是在3月5日;傳統上教會當天會舉行聖灰日儀式,幫助信徒省察內心、認罪悔改,將目光從自身轉向上帝,作好準備與基督同行苦路。雖然我們教會沒有這個儀式,在這天,我們可以在主前安靜,細讀預苦期的經文,默想與反思自己的生命,誠心認罪悔改。

    每天閱讀指定的經文,按着指引來進行默想反思,這也許不是我們習慣的方式,但卻是二千多年來幫助過無數信徒成長的傳統。距離3月5日還有一段日子,讓我們好好預備,規劃時間、地點,善用預苦期這四十天,在默想通往十架的道路上整頓生命,重新得着主復活帶給我們的豐盛、深度、內涵和踴躍!

    講道預告 (2025年3月份)

    『不以福音為恥』

    主 講:蕭嘉祥牧師
    講 題:我知道所信的是誰
    經 文:提摩太後書第1章6-12節

    主 講:林世烽宣教師
    講 題:抓住機會傳主福音
    經 文:使徒行傳第8章26-4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