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所信的是誰

日期:2024年7月7日
題目:知道所信的是誰
牧者:麥寶山牧師

「約翰在監裏聽見基督所作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問祂說:「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十一2-3)

施洗約翰傳道,宣告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祂提鞋也不配。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三11)他知道自己的角色是「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太三3)他又向門徒介紹耶穌,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約翰清楚耶穌的身份,知道祂要成就救贖的工作。

施洗約翰因指責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娶兄弟之妻希羅底,被希律捉拿下監。他一直期盼彌賽亞的到來,聽說耶穌的事蹟帶來很大的迴響,甚至搖動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但幾個月過去,社會依然如故。他曾經堅定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不禁開始搖動,於是派門徒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十一3)要知道所信的誰,其中最大的攔阻是自己;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往往阻礙我們去認識祂和跟隨祂。

耶穌回應約翰的疑問,要約翰看祂的作為,「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十一5)耶穌在那些被遺忘的人中間靜靜地服事,難怪施洗約翰看不見!社會似乎沒有因為這些人得改變而興奮,一切依舊。
我們常以為世界舞台的中心是屬基督,祂應當在鎂光燈的照射下,但聖經告訴我們,祂在天未亮就獨個兒走去曠野禱告,祂的生命樸實而安靜,祂遵守猶太的規矩而不僵化,重精意而不墨守成規。世界的舞台是屬於政治領袖、商界財閥和學術精英,耶穌的國度卻是屬天且永恆的。

然而耶穌仍是世界的中心,祂創造萬物,萬有也靠祂而立,萬有最終要伏在祂的腳下。萬有之主進入世界,走進黑暗之地,因為那裏需要光,需要愛和恩典。

只有我們看見自己的罪,看見在審判時的絕望,看見自己內裏黑暗醜惡卻無能為力,只有哀求基督時,我們才真正與主相遇,才開始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講道預告 (2024年7月份)

『所信靠的對象』

主 講:蕭嘉祥牧師
講 題:我們還歸誰呢?
經 文:約翰福音第6章66-71節

主 講:麥寶山牧師
講 題:信心與行為
經 文:列王紀下第5章1-10節

彼此接納

日期:2024年6月9日及16日
題目:彼此接納
經文:羅馬書第15章5-12節
講員:吳金麗長老

人人都有一個弱點,就是認為自己最好,無論做甚麼,都是對的;雖然我們不自覺,這種意識是自然存在的,未必是自高自大的人才會這樣,因為如果自己不認為好,不認為對,便不會那樣做了。但是由於這樣的心態,人際間就會產生不協調,嚴重的甚至會產生磨擦,因此我們應當學習「彼此接納」。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輭弱,不求自己的喜悅。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羅十五1-2)《羅馬書》第十四章論到食物的問題,強調不可使弟兄跌倒,意思就是說不要為着枝節問題,各人堅持己見,而有所爭執,導致弟兄跌倒。從積極方面來說,弟兄中若有靈性上輭弱的,我們應該理解他、接納他、幫助他,不可輕視他。

主內的弟兄姊妹,來自不同的背景,不要因為彼此的習俗不同,而存有歧見,應該互相尊重,彼此接納。偶有帶着迷信的習俗,也要以愛心提醒和勸勉,建立主內的德行,不該存有歧視的態度。

當時羅馬教會信徒的背景比較複雜,有猶太人,也有希利尼人即非猶太人;也有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一14-15)在傳福音的事上,保羅說對任何人,他都有責任;不同背景的人,他都一視同仁。

羅馬城是羅馬帝國的首府,羅馬帝國統治地中海四周的地方,幅員廣大,因此羅馬城有來自帝國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羅馬教會很自然地包括各式各樣的人。在一個複雜的群體中,人是須要彼此接納的。即使是在一個比較單純的族群中間,因為人人都有軟弱,人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能夠和諧共處,實在頗為費勁,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彼此接納這個課題;讓我們從經文中看看保羅怎樣說:「但願賜忍耐安慰的上帝,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一心一口,榮耀上帝,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羅十五5-6)

保羅在《羅馬書》中,處理了一些信仰問題,以及猶太人和外邦人的矛盾,就用祝禱的話做總結,同時帶出「彼此接納,榮歸上帝」的主題。保羅祈願那賜忍耐和安慰的上帝,叫信徒彼此同心。要彼此同心必須有忍耐,能忍耐是上帝所賜;同時上帝會安慰我們,我們也該以上帝的安慰去安慰須要被安慰的人。那麼,如何同心呢?就是效法基督耶穌。同甚麼心呢?人都是要別人同自己的心,不願意自己去同別人的心,所以惟有大家都同基督的心,效法基督,才能彼此同心。信徒能夠同心,大家都一心一口,就能榮耀上帝。「一心一口」這句話,有兩方面的意義:可以說是個人的心口如一;在這裏更是指眾人都同心、同聲。這兩者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羅十五7)

當時羅馬教會存有分歧:當中有堅固的人和不堅固的人,有猶太人和外邦人。實則不論甚麼時代,人與人之間都存在分歧,因為人人都會自私、自我,這是我們都必須對付的弱點。

教會內眾肢體同心是很重要的,因為教會中肢體同心,才能將榮耀歸與上帝。同心是一個具體的目標,不是空幻的口號,要緊的是要付諸實行,首先是要彼此接納。但是,要怎樣接納人呢?有些人,我們總覺得真是難以接納。保羅說:「如同基督接納我們一樣」這句話很重要:我們並非值得基督接納的人,然而基督還是接納了我們。為此我們還能夠嫌棄別人這樣那樣而不接納他嗎?保羅要求信徒要「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羅十五5),因此我們要效法基督,祂如何接納我們,我們便如何接納那些與我們有差異,但卻為基督所接納的弟兄姊妹了。這樣的事,說起來容易,要實行,卻有難度。要接納人,就要付出代價,這代價其實只是小小不太難的代價,就是不堅持老自我,思想主耶穌為着接納我們這些罪人,情願捨己,走上十字架。我們為要彼此接納,並不至於要付出性命,只是捨棄我們的老自我而已,難道做不到嗎?若是還做不到,就要仰望十字架上的主耶穌,思想祂受苦,就是為要接納像我這般有罪的人。求主幫助我們捨棄唯我獨尊的老自我,叫我們效法基督謙卑捨己。

「我說,基督是為上帝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上帝;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又說:『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羅十五8-12)

保羅首先說到上帝對猶太人的信實,成就了祂對他們「列祖」的應許;然後,因基督對外邦人的憐憫,叫他們榮耀上帝;所以向外邦人傳揚福音,不要分彼此。跟着他就舉出幾處舊約的經文,說明上帝對外邦人的憐憫和對猶太人列祖的應許,早已記載在他們所信奉的舊約聖經裏,並非新約福音杜撰出來的,因此不論甚麼人,都應該遵行上帝的道,互相接納。這些經文,如:

第9節「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是出自《詩》十八49和《撒下》廿二50。此詩原本是大衛戰勝外敵時所作,說他要在外邦中傳揚上帝的名;同時是預言上帝的救恩要遍及外邦;

第10節是引用《申》卅二43,摩西的詩;他告訴外邦人,要與以色列人一同歡乎讚美上帝;

第11節引自《詩》一百一十七1,詩人呼籲萬國萬民都要稱頌耶和華;

第12節引自《賽》十一10,預言基督要治理萬邦。主耶穌肉身是大衛的後裔,而大衛是耶西的兒子,因此耶西的根就是指基督。

保羅列出這些舊約經文,就是要說明基督的救恩,不但臨到猶太人,也臨到外邦人,是舊約時代就已經有先知預言過的,因此人要彼此接納。

然而,人不都有這等知識,即使讀過聖經的教導,也未必做得到,因為人與人之間,有時總會有令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因此保羅教導我們要「治死在地上的肢體」,就是要「正身清心」。首先自己要做好,就如保羅所說:「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西三5)即是除掉屬肉體的惡行和惡念。

保羅還教導我們說:「但現在你們要棄絕這一切的事,以及惱恨、忿怒、惡毒、毁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三8-11)就是說,要除掉我們的老自我,棄掉我們一切的惡習、惡念,使我們有重生的生命,滿有基督的愛心,能夠接納別人;同時,也讓自己可以被別人接納。

保羅提醒我們,信徒是「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舊和新的交替,是要脫去和穿上;就是要徹底,不可拖泥帶水。衣服髒了,一定要脫去,不能就那樣加上一件新的。我們這個新人,是照主的形像造的,不可再受老自我的遺害。新造的人,是沒有種族與階級之分的。因為基督是包括一切的,只要接受福音,悔改歸主,主就住在我們裏面。因此,信徒與信徒之間,要效法主,如基督接納我們一樣地彼此接納,就能榮耀上帝。

讓愛走動

日期:2024年6月2日
題目:讓愛走動
牧者:蕭嘉祥牧師

今年區會福音事工部於5月11日在協和小學舉辦攤位遊戲,主題是「讓愛走動」。區會邀請了堂校參與活動並邀請友好的機構負責攤位遊戲,共有15個之多,每個攤位都花了不少心思且富趣味性。
本堂長者樂園也有負責攤位遊戲,他們的攤位遊戲有兩部分:

1. 視覺體驗—用模糊的或有許多密密麻麻細小孔洞的膠片製作一次性眼罩,用以阻礙正常視線;參加者手持眼罩蓋着眼睛,在一定的距離讀出指定字句,目的是讓參加者感受長者視力退化(白內障)的境況,以喚醒大家對長者的關注並施予幫助;

2. 釣魚遊戲—於限定時間內用特定工具釣魚;遊戲目的是讓參加者感受長者手震無力及視力減弱後所要面對的困難。

如果人人都能對身邊的人多一點關懷及體諒,相信家庭將變得更溫暖,教會也必然更合一,人與人之間的磨擦也必然減少。

現代人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過於自我,過份專注於自己的感受及需要,聖經卻不是這樣教導的。經上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記得小時候參加主日學,主日學老師教導說,「喜樂」英語是JOY。「J」代表耶穌(Jesus),「O」代表他人(others),最後「Y」代表你(you);意思是,真正滿足的「喜樂」是要先懂得愛主、敬畏主,然後要去愛及關心身邊的人,最後才考慮自己,也就是不要單顧自己的事。

無論我們有沒有參與區會這次「讓愛走動」活動,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邊的人多添一份關懷與體諒,活出聖靈所賜新生的樣式,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連飯也顧不得吃

日期:2024年5月19及26日
題目:連飯也顧不得吃
經文:馬可福音第3章20-21節、6章31
牧者:蕭嘉祥牧師

相信大家都曾因某些緣故連飯也顧不得吃,並不是飲食不重要,只是過於專注於別的事情。主耶穌和門徒也曾經顧不得吃飯,因為當時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處理,所以食飯就顯得不重要了。

主耶穌回應撒但的引誘時說:「經上記着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表明遵行上帝的話語才是最重要的。

保羅也說:「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但上帝要叫這兩樣都廢壞。身子不是為淫亂,乃是為主;主也是為身子。」(林前六13)人飲食是因肚腹的需要,這樣人才可能持續生命,但人活着的主要目的卻不是為能喫更多,而是為榮耀主。

主耶穌「連飯也顧不得吃」顯出祂以捨己的態度來事奉;讓我們從經文學效主耶穌事奉的態度,效法祂的捨己。

一. 隨時行善(可三1-6)
經文提到一個枯乾了一隻手的人,傳統上認為他是一名石匠,枯乾的手失去功能,無法工作,因此不能謀生,生活陷入絕境。主耶穌憐憫這人,要醫治他,卻受到法利賽人的阻攔,因為依猶太教律法師的教導,除非病人到了要死的地步,否則在安息日不可醫治任何病症,否則便是觸犯安息日不得作工的規條。

法利賽人進到會堂,這次他們不是為了敬拜上帝,而是為了尋找把柄來除掉主耶穌。他們並不懷疑主耶穌治病的能力,卻等待主耶穌在安息日治病,好控告祂犯了安息日的規條。主耶穌知道他們不懷好意,要尋找機會控告祂;我們或許會問,為何不請那病人明天再來,明天才醫治,便不會留下把柄給法利賽人了。

經文第4、5節耶穌教訓他們,在安息日可以救命,不可以害命;可以行善,不可以作惡。祂揭穿了法利賽人的不良用心,他們以耶穌在安息日治病是錯的,卻不以自己在安息日策劃害耶穌是錯的。

法利賽人當然明白主耶穌詰問的意思;真正的敬虔是行善、拯救生命,而不是僵硬地按規則生活;真正的敬虔更不會因不同立場而謀害人。他們若答稱:「可以治病」,就不能控告主耶穌違反安息日的規條;若答:「不可以治病」,又顯得毫無憐憫,只會惹民眾的反感。主耶穌在這裏教導我們,真正的虔誠是隨時行善,幫助有需要的人。

主耶穌曾教導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存在,(可二27-28)主看重人過於一切。我們辦事有規有矩是好的,但如果規則限制了愛的表現,我們就要選擇榮耀上帝使人得益,不要死守規則。主耶穌在安息日治病,讓我們明白行善要抓住機會;錯過行善的機會,等同行惡。

二. 甘願辛勞(可三9-12,20-21)
主耶穌為人的需要,忙碌到一個地步,甚至連飯也顧不得吃。這是主耶穌殷勤勞苦的事奉態度,先顧別人,忘卻自我。祂這樣做換來的卻是親人的不解、親人的批評,說祂是「癲狂了」。(可三21)他們不是說耶穌失去了理智,而是認為祂因宗教狂熱,以致行為怪異、反常,因此他們想要拉住他,嘗試制止祂。如果我們因愛主而比一般信徒更長進、更捨己,投放更多時間去事奉而遭人批評,說我們是「癲狂了」,那未必是一件壞事。

有人說:「信還信,但不要迷!」世人不瞭解信主是怎樣一回事,所以常以「癲狂」或「沉迷」批評熱心的信徒;其實被人這樣說,總強於被人說我們是信得馬馬虎虎,與不信的毫無分別。保羅曾說:「我們若果癲狂,是為上帝;若果謹守,是為你們。」(林後五13)有人認為事奉主若不近乎「癲狂」(捨己、甘願辛勞),就還未足夠。

這兩處經文(可三21,林後五13)提到的「癲狂」,都是指在救人靈魂的事上熱心。保羅指出自己和同工受上帝恩典激發,因此為上帝作工,大發熱心,為救人靈魂,不顧一切,彷彿是癲狂了。這提醒我們不要為一些不甚重要的事而「癲狂」;今天究竟我們是為了甚麼事情大發熱心,或為甚麼事情爭論不休,還以為自己是為主大發熱心而「癲狂」呢?!是敬拜/崇拜音樂的風格?禮拜時樂器的音量?參加崇拜穿着的服飾?教牧的薪金待遇?⋯⋯這些事不是不應該討論,不然可能會造成教會的混亂,但若為這些事而「癲狂」,甚至引發爭執而傷和氣,那是多麼的可悲。我們若要「癲狂」,只能為上帝、為福音、為彼此相愛,為合一見證而「癲狂」。

聖經有以下的教導: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太廿二37-39)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三8)
「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

但願今日我們都被世人看為「癲狂了」,但「癲狂」只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為了上帝的榮耀而「癲狂」;
2. 為了世人得聞福音而「癲狂」。

    講道預告 (2024年6月份)

    『教會』

    主 講:蕭嘉祥牧師
    講 題:以弗所教會
    經 文:啟示錄第2章1-7節

    主 講:麥寶山牧師
    講 題: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經 文:馬太福音第16章13-20節

    培育部2024年夏季成人主日學課程(跑馬地堂)

    課程目標:透過講解、討論、活動、問答,幫助學員在五禮拜內對查考聖經有基本的認識,並增加恆常閱讀聖經的渴求。

    課  程:「輕輕鬆鬆讀聖經」(共5課)
         第一課(5月12日)聖經101
         第二課(5月19日)硏經基本原理
         第三課(5月26日)舊約綜覽
         第四課(6月2日)新約綜覽
         第五課(6月9日)聖經問答比賽

    導  師:吳基恩長老

    開課日期:5月12日(下主日)

    時  間:上午10:45-11:45

    地  點:跑馬地堂4樓

    對  象:信徒

    報名方法:請向牧師、宣教師、培育部部長、導師報名      

    查詢:2893-2242

    立會八十六周年堂慶感恩紀念

    (1938年至2024年)

    (1) 立會八十六周年堂慶感恩培靈會

    (粤語講道)

    日期:2024年6月15日(禮拜六)

    時間:晚上7時30分

    地點:北角堂

    講題:效法基督—跟隨祂的腳踪

    經文:約翰福音12章26節

    講員:張天和牧師(香港神學院院長)


    (2) 立會八十六周年堂慶感恩崇拜

    跑馬地早日堂、北角早午堂及香港仔堂聯會崇拜
    (粤語講道、閩語及國語即時傳譯)

    日期:2024年6月16日(主日)

    時間:上午10時正

    地點:跑馬地堂

    講題:得力要回轉與信靠

    經文:以賽亞書30章15節、出埃及記20章3-17節

    講員:張天和牧師(香港神學院院長)

    「Master Chef 快樂廚房」(2024年暑期聖經班)

    (以香港萬國兒童佈道團所提供的暑期聖經班材料和宣傳材料為基礎)

    Master Chef 快樂廚房

    讓學生透過扮演小廚師,跟從賜生命之糧的 Master Chef (主耶穌),自己學習及幫助別人成為身心飽足的快樂廚師。

    日期:2023年7月21日至8月18日(逢禮拜日)
    內容:短歌、聖經故事、趣味手工、遊戲等
    費用:全免
    截止報名:2023年7月14日 (禮拜日)  
    兩處上課地點可供選擇

    地點A:在跑馬地上課
    時間早上10時30分至中午12:00正
    地點香港跑馬地山村道9號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地下
    查詢2838-0577,2893-2242 

    地點B:在北角上課
    時間:
    早上10時正至11:30
    地點:香港北角渣華道128號渣華商業中心4字樓
    查詢:2563-3302

    歡迎3-12歲小朋友参加!
    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請按此處報名]

    有耳可聽的

    日期:2024年5月12日
    題目:有耳可聽的
    經文:馬太福音第11章12-15節
    講員:吳金麗長老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句話,在聖經首次出現在《馬太福音》十一15,是主耶穌說的。本段經文第12節指出,自施洗約翰和耶穌的到來,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是傳講天國福音的時代;人要進天國需要勇敢堅毅。第13節說明,施洗約翰就是律法和先知所預言那要來為耶穌作開路先鋒的人物。約翰來了,彌賽亞也跟着而來,律法和先知的預言已經應驗了,所以說「衆先知和律法說豫言,到約翰為止。」第14節為甚麼耶穌稱約翰為「那應當來的以利亞」呢?根據《瑪拉基書》四5,猶太人認為在上帝審判的大日子以前,以利亞會返回人間,耶穌就是因約翰所擔當的職事,以他為以利亞。其實在約翰出生前,主的使者已向他父親撒迦利亞說,將來約翰「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路一16-17)耶穌在這裏說的是有關進入天國的事,所以祂用「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句話來強調這些話的重要。

    主耶穌撒種的比喻,記載在三卷福音書中,三處都有「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句話。(太十三9;可四9;路八8)這句話也在主所講的另外四個比喻之後各出現一次—稗子的比喻(太十三43);論燈不放在斗底下,掩藏的事沒有不顯露的(可四23);論從心裏出去的,才能污穢人(可七16);論要跟從主,鹽若失味就報廢(路十四35)。所以在福音書裏,「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這話,共出現了八次之多。在《啟示錄》也有八次基本上是相同的話,說:「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二7, 11, 17, 29;三6, 13, 22;十三9)其中七次是聖靈叫約翰寫信給七教會結束的話;聖靈所說的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人都應該聽。最後的一次是論到末世的時候,獸與聖徒爭戰,聖徒要堅持信心和忍耐,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非聽不可。
    《啟示錄》從開始到結束,「凡有耳的,就應當聽」這句話多次出現。在全書的結束,第廿二章20節這樣說:「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這是聖經中主耶穌給人最後的一個應許:「我必快來!」聖徒的回應是「阿們!主耶穌阿,我願你來!」不錯,主再來是聖徒的美好期盼。信徒都應該盼望主再來;主也必定會再來,即使有所延緩,我們也會去見祂,因此我們要時時準備好,隨時可以見祂,「有耳可聽的」就是喚醒我們,要聽主的話,要做好準備。

    聖經的教訓,都是很重要的,當然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不單是「聽見」,更是要「聽信」和「聽從」。但世上還有很多的聲音,我們都會聽得見,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事實上有耳可聽的人,不一定都肯聽應當聽的聲音,好些人對應當聽的話,聽而不聞,把福音拒諸門外;把聖經的教導,當耳邊風。

    現在就「有耳可聽的」這句話,分幾方面來思想:

    一. 這世上有許多聲音,有耳可聽的你,喜歡聽甚麼呢?

    • 「阿諛奉承」,投其所好的聲音—以色列王亞哈要與亞蘭國交戰,想要奪回基列的拉末這座城。他不聽耶和華的先知米該雅的忠告,而聽他那些假先知迎合他心意的話,結果戰死沙場,應驗先知米該雅的話(王上廿二2-35)。只聽自己喜歡聽的話,這個亞哈真是愚不可及。
    • 「良藥苦口」,責備的聲音—大衛與拔示巴同房,又謀害烏利亞,犯了滔天大罪。先知拿單責備他,他立刻認罪。雖然還是要付出代價,受到某程度的責罰,但他聽責備,及時認罪,因而得到耶和華的寬赦(撒下十二有-15)。大衛肯接受不好聽、但「利於行」的話,他是有智慧的。

    這世上有許多聲音,大概不外乎以上兩個範疇:自己喜歡聽的,或是真正有益的?聰明的你,當然知所選擇。

    二. 我們這些信徒,是有耳可聽的,也已經聽了福音,但是聽了又如何呢?是否夠了,不須要再聽呢?我們接受了主耶穌的救恩,是有福的一群。只是,不單聽見了,而且要聽從,應該做的,還要切實去做;而且,這還僅僅是入門,我們還應當繼續「聽」!

    「聽阿,是我百姓的哀聲,……」(耶八19)—以色列百姓受苦的時候發出哀怨的聲音,認為耶和華在錫安,他們是不該受苦的。實則因為他們犯罪,離棄耶和華、拜偶像,惹來懲罰。聖經裏面,有警戒的聲音,我們也應該聽,不是信了耶穌就有「護身符」,任意妄為都不怕。警戒的聲音,不可不聽;不但要聽,還要遵行警戒聲音的指示。

    • 「聽阿,你守望之人的聲音,……」(賽五十二8)—耶和華應允,祂的救恩要臨到錫安,被擄之民聽見守望之人的聲音,就一同歡呼、唱歌,他們得自由,回歸耶路撒冷。主耶穌把我們從撒但的俘虜中釋放出來,我們聽見這好消息,應該同樣歡呼,讓別人也得聽見福音真理的聲音。
    • 「聽阿,是我良人的聲音,……」(歌二8)—這是描寫熱戀中的少女對情郎的愛慕,聽見良人的聲音,是何等的期待、何等的雀躍。我們對主的聲音(聖經的話)有沒有這樣熱切的愛慕呢?主的聲音,有耳的,就應當聽。

    這世上有許多聲音,有些聲音我們可以聽,可以不聽;只是聖經上的話,我們千萬不可不聽,因為「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聖經的話,有耳的人豈可不聽呢?但願我們繼續不斷地聽主在聖經裏向我們的教導,並且付諸實行,使我們的靈性能以進步,能夠榮神益人;預備好自己,迎見我們的主,那時候,能夠歡然地說:「主耶穌阿,我願你來。」

    三. 有耳可聽的、而且已經聽見並相信基督的、我們這群人,也應該讓其他有耳可聽的人也能聽見應當聽的福音。要讓人聽見的行動,雖然不是那麼簡單,聰明的你,只要聽從聖經的教導,一定不會有困難的:

    • 首先是怎樣讓人聽見?聖經教導我們說:「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着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四6)心平氣和,是對自己有益的,因為這樣才不會說錯話,也才會令聽者接受你的話。聖經又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弗四2-3)這樣,對內,即對主內弟兄姊妹,能夠「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對外,即對未信主的人,能夠有好的見證,有機會引人歸主,榮耀主名。
    • 其次是要讓人聽見甚麼呢?聖經說:「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四29)還有:「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我們要說造就人的好話,要說對人有益的話;更要以聖經裝備自己,隨時可以向人見證基督,使有耳可聽的,可以聽見基督的福音。

    我們大家都有親友,甚至是家中至親的親人,他們都是有耳可聽的,如果他們還沒有聽聞福音,我們是否該讓他們聽見呢?聖經說:「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十14下)讓他們聽見福音的責任豈不是落在我們身上嗎?但願我們都負起責任,讓我們身邊那些有耳可聽的,都能聽見主的福音;主再來的時候,我們能聽見主說:「你這又良善又忠心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