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穌為我們祈禱

日期:2024年7月14及21日
題目:主耶穌為我們祈禱
經文:約翰福音第17章9-19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這段經文清楚表明,耶穌這次禱告是特意為門徒祈求。

為何要為信徒祈求?因為信徒雖然已經領受了主耶穌的救恩,也願意過信靠主的生活,可是信徒很快就要面對世界殘酷的考驗。要過榮神益人的生活,就必須過「分別為聖」的生活,才能勝過世界的試探及挑戰,同時要負起主耶穌託付給我們的大使命,的確一點都不容易,所以主耶穌特別為信徒祈求。

主耶穌為信徒祈求,主要有四方面:

一. 祈求天父保守信徒,使他們合而為一(約十七11-12)

《和合本》的譯文,「叫他們合而為一」,彷彿是主耶穌要向聖父祈求,信徒才會「合一」,其實信徒已經是在「合一」的狀態。

按莫理斯和倫斯基(Lenski)的看法,希臘文原文的意思是門徒已經在合而為一的狀態,耶穌的禱告不是祈求上帝「使」或「叫」門徒去實現合一,而是祈求天父保守信徒,使他們能繼續維持已有的合一。保羅也曾勸勉信徒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合一」是聖靈所賜的,信徒乃是要維持這已有的「合一」,不應破壞。

「合而為一」意思指信徒從上帝領受同一的生命,因此言語、愛好、行動、目標等也都應一致,不分彼此,當互相接納、彼此相愛。不但如此,耶穌在禱告中所提及的合一,是「像我們一樣」即是像天父上帝與祂的兒子耶穌的合一;門徒之間的合一不但當持續,更應如聖父聖子的合一。我們當在主面前好好反省,認罪悔改。

我們正處於一個分裂的世界,各處充滿着偏見、競爭、慾望、自私、自我、傷害、憤怒、佔有慾、驕傲、仇恨、戰爭等等。這對信徒來說是極大的威脅,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會受到影響。因此主耶穌特別為信徒能持續合一而禱告。

「不合一,不相愛」並不是自由的表現,而是表明罪的存在。今日教會合一嗎?如果教牧、長執、弟兄姊妹不和,就是因為有罪的存在。

教會中有些事物是可以更改的,唯獨彼此的「合一」絕對不能變,務必竭力保持。大家必須放下自我,求主除去我們心中的自我,學習謙卑、溫柔、忍耐及寬恕。

二. 祈求天父叫信徒心裏充滿主的喜樂(約十七13)

第14-16節指出信徒在世上,世界卻恨他們,而那惡者會用盡辦法引誘及攻擊信徒,然而信徒仍可以享受到主耶穌基督的喜樂。

究竟主耶穌喜樂的來源是甚麼?主耶穌說:「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裏;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裏。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裏,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十五10-11)原來耶穌的喜樂是來自聆聽和服從上帝所說的話;要有主滿足的喜樂存在心裏,我們便要遵守祂的命令。

世人看重名、利、地位、享樂、刺激,他們追求的喜樂,往往是佔據、擁有,是既自私又很短暫的喜樂,是只為滿足自己的慾望,只顧自己而罔顧別人的。
今日我們認為最能給予我們喜樂的是甚麼呢?是像世人那般?是健康?財富?長壽?讓我們緊記主耶穌祈求天父,叫信徒心裏充滿祂的喜樂,那真正能滿足的喜樂,就是遵守上帝的話。

三. 祈求天父保守信徒脫離那惡者(約十七14-16)

主不求天父叫信徒立即離開世界,歸回天家,或立即過一個與世隔絕的生活,而要信徒留在世上,靠主的恩典生活,為主耶穌作見證。因此主耶穌祈求天父保守信徒脫離那惡者。

信徒不屬這個世界,正如主耶穌不屬這個世界一樣。但這個世界卻是信徒實踐使命的地方,正如主降世為人,來到這個世界完成救贖使命一樣。信徒在世實踐使命,這個世界卻恨信徒,那惡者必然想盡辦法攻擊信徒,破壞信徒的見證。

信徒要在這個恨他的世界裏生活,不但不要受這個敗壞的世界所影響,更要脫離那惡者的攻擊;要能活出信仰,活出不一樣的人生,確實是不容易。

但我們的主耶穌已經勝過了這一切,明知要面對世界的迫害,祂堅守來到世界的目的。主在受苦前曾禱告說:「我現在心裏憂愁,我說甚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父啊,願祢榮耀祢的名。」(約十二27-28)
我們清楚自己在世存活的目的嗎?那惡者千方百計勾引信徒去愛世界,使信徒失去愛主的心;或用各種苦難來攻擊信徒,使信徒失見證。唯有靠着得勝的主,面對世界的挑戰及引誘仍能站穩,不忘主的托付,才能最終得勝。

信徒是上帝在世界上的使者及代言人,負有重大的使命,務要信實及忠心。我們在家庭、學校、工作、社交,都要盡心盡力做好,不是為討好人、為成績、為升職,而是單單因為愛上帝而作。

四. 祈求天父用真理使信徒成聖(約十七17-19)

成聖是屬靈生命成長漫長的過程,要聖潔、遠離罪惡,過分別為聖的生活。

成聖要靠真理,上帝的道能使信徒成聖,信徒每天讀聖經(上帝的話),並且遵行上帝的話語,生命就被上帝的話語漸漸轉化。

在舊約,上帝的「道」或「話」,不但是先知們要宣告的信息,也是他們身份和使命的標誌,把他們在人羣和社會中分別出來。今日我們也是上帝在世的代言人,宣告上帝救贖大恩。我們與世人的分別同樣在於主的道(主的真理),真理要在我們的生命中產生改變。真理不單是頭腦的認知,更是從內至外的行為表現,以上帝的話語作為人生的指標。

約翰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得以自由」當然是指從罪中得釋放,不再受罪的控告,能因信主而得真正自由。

「得以自由」也是指認識上帝的話,使我們生命脫離世上的束縛,並遵行真理,使我們不斷經歷上帝的同在,得着真自由。明白真理也使我們能把事實看清,便不會為世上愚昧的事、似是而非的事所束縛。認識真理的基督徒就有分辨是非真假的能力,不會受世上的事物、哲學、信念、價值觀等所影響。因此信徒必須每天來到上帝面前,認真學習真理,這樣真理才能使我們成聖。

2024年7月21日 主日崇拜

講題:唯獨基督

經文:馬太福音第10章34-39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我們還歸誰呢?

經文:約翰福音第6章66-71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我有利未人作我的祭司

經文:士師記第17章1-13節

地點:香港仔堂

2024年7月14日 主日崇拜

講題:我們還歸誰呢?

經文:約翰福音第6章66-71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我有利未人作我的祭司

經文:士師記第17章1-13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我們還歸誰呢?

經文:約翰福音第6章66-71節

地點:香港仔堂

知道所信的是誰

日期:2024年7月7日
題目:知道所信的是誰
牧者:麥寶山牧師

「約翰在監裏聽見基督所作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問祂說:「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十一2-3)

施洗約翰傳道,宣告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祂提鞋也不配。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三11)他知道自己的角色是「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太三3)他又向門徒介紹耶穌,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約翰清楚耶穌的身份,知道祂要成就救贖的工作。

施洗約翰因指責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娶兄弟之妻希羅底,被希律捉拿下監。他一直期盼彌賽亞的到來,聽說耶穌的事蹟帶來很大的迴響,甚至搖動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但幾個月過去,社會依然如故。他曾經堅定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不禁開始搖動,於是派門徒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十一3)要知道所信的誰,其中最大的攔阻是自己;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往往阻礙我們去認識祂和跟隨祂。

耶穌回應約翰的疑問,要約翰看祂的作為,「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十一5)耶穌在那些被遺忘的人中間靜靜地服事,難怪施洗約翰看不見!社會似乎沒有因為這些人得改變而興奮,一切依舊。
我們常以為世界舞台的中心是屬基督,祂應當在鎂光燈的照射下,但聖經告訴我們,祂在天未亮就獨個兒走去曠野禱告,祂的生命樸實而安靜,祂遵守猶太的規矩而不僵化,重精意而不墨守成規。世界的舞台是屬於政治領袖、商界財閥和學術精英,耶穌的國度卻是屬天且永恆的。

然而耶穌仍是世界的中心,祂創造萬物,萬有也靠祂而立,萬有最終要伏在祂的腳下。萬有之主進入世界,走進黑暗之地,因為那裏需要光,需要愛和恩典。

只有我們看見自己的罪,看見在審判時的絕望,看見自己內裏黑暗醜惡卻無能為力,只有哀求基督時,我們才真正與主相遇,才開始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2024年7月7日 主日崇拜

講題:信心與行為

經文:列王紀下第5章1-10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靠主喜樂

經文:腓立比書第4章4-13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信心與行為

經文:列王紀下第5章1-10節

地點:香港仔堂

講道預告 (2024年7月份)

『所信靠的對象』

主 講:蕭嘉祥牧師
講 題:我們還歸誰呢?
經 文:約翰福音第6章66-71節

主 講:麥寶山牧師
講 題:信心與行為
經 文:列王紀下第5章1-10節

2024年6月30日 主日崇拜

講題: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經文:馬太福音第16章13-20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勿忘主恩

經文:歌羅西書第4章2-4節;希伯來書第12章28-29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以弗所教會

經文:啟示錄第2章1-7節

地點:香港仔堂

2024年6月23日 主日崇拜

講題:效法基督—生命的抉擇

經文:馬太福音第7章13-27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以弗所教會

經文:啟示錄第2章1-7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經文:馬太福音第16章13-20節

地點:香港仔堂

彼此接納

日期:2024年6月9日及16日
題目:彼此接納
經文:羅馬書第15章5-12節
講員:吳金麗長老

人人都有一個弱點,就是認為自己最好,無論做甚麼,都是對的;雖然我們不自覺,這種意識是自然存在的,未必是自高自大的人才會這樣,因為如果自己不認為好,不認為對,便不會那樣做了。但是由於這樣的心態,人際間就會產生不協調,嚴重的甚至會產生磨擦,因此我們應當學習「彼此接納」。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輭弱,不求自己的喜悅。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羅十五1-2)《羅馬書》第十四章論到食物的問題,強調不可使弟兄跌倒,意思就是說不要為着枝節問題,各人堅持己見,而有所爭執,導致弟兄跌倒。從積極方面來說,弟兄中若有靈性上輭弱的,我們應該理解他、接納他、幫助他,不可輕視他。

主內的弟兄姊妹,來自不同的背景,不要因為彼此的習俗不同,而存有歧見,應該互相尊重,彼此接納。偶有帶着迷信的習俗,也要以愛心提醒和勸勉,建立主內的德行,不該存有歧視的態度。

當時羅馬教會信徒的背景比較複雜,有猶太人,也有希利尼人即非猶太人;也有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所以情願盡我的力量,將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羅一14-15)在傳福音的事上,保羅說對任何人,他都有責任;不同背景的人,他都一視同仁。

羅馬城是羅馬帝國的首府,羅馬帝國統治地中海四周的地方,幅員廣大,因此羅馬城有來自帝國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羅馬教會很自然地包括各式各樣的人。在一個複雜的群體中,人是須要彼此接納的。即使是在一個比較單純的族群中間,因為人人都有軟弱,人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能夠和諧共處,實在頗為費勁,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彼此接納這個課題;讓我們從經文中看看保羅怎樣說:「但願賜忍耐安慰的上帝,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一心一口,榮耀上帝,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羅十五5-6)

保羅在《羅馬書》中,處理了一些信仰問題,以及猶太人和外邦人的矛盾,就用祝禱的話做總結,同時帶出「彼此接納,榮歸上帝」的主題。保羅祈願那賜忍耐和安慰的上帝,叫信徒彼此同心。要彼此同心必須有忍耐,能忍耐是上帝所賜;同時上帝會安慰我們,我們也該以上帝的安慰去安慰須要被安慰的人。那麼,如何同心呢?就是效法基督耶穌。同甚麼心呢?人都是要別人同自己的心,不願意自己去同別人的心,所以惟有大家都同基督的心,效法基督,才能彼此同心。信徒能夠同心,大家都一心一口,就能榮耀上帝。「一心一口」這句話,有兩方面的意義:可以說是個人的心口如一;在這裏更是指眾人都同心、同聲。這兩者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羅十五7)

當時羅馬教會存有分歧:當中有堅固的人和不堅固的人,有猶太人和外邦人。實則不論甚麼時代,人與人之間都存在分歧,因為人人都會自私、自我,這是我們都必須對付的弱點。

教會內眾肢體同心是很重要的,因為教會中肢體同心,才能將榮耀歸與上帝。同心是一個具體的目標,不是空幻的口號,要緊的是要付諸實行,首先是要彼此接納。但是,要怎樣接納人呢?有些人,我們總覺得真是難以接納。保羅說:「如同基督接納我們一樣」這句話很重要:我們並非值得基督接納的人,然而基督還是接納了我們。為此我們還能夠嫌棄別人這樣那樣而不接納他嗎?保羅要求信徒要「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羅十五5),因此我們要效法基督,祂如何接納我們,我們便如何接納那些與我們有差異,但卻為基督所接納的弟兄姊妹了。這樣的事,說起來容易,要實行,卻有難度。要接納人,就要付出代價,這代價其實只是小小不太難的代價,就是不堅持老自我,思想主耶穌為着接納我們這些罪人,情願捨己,走上十字架。我們為要彼此接納,並不至於要付出性命,只是捨棄我們的老自我而已,難道做不到嗎?若是還做不到,就要仰望十字架上的主耶穌,思想祂受苦,就是為要接納像我這般有罪的人。求主幫助我們捨棄唯我獨尊的老自我,叫我們效法基督謙卑捨己。

「我說,基督是為上帝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上帝;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又說:『外邦阿,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羅十五8-12)

保羅首先說到上帝對猶太人的信實,成就了祂對他們「列祖」的應許;然後,因基督對外邦人的憐憫,叫他們榮耀上帝;所以向外邦人傳揚福音,不要分彼此。跟着他就舉出幾處舊約的經文,說明上帝對外邦人的憐憫和對猶太人列祖的應許,早已記載在他們所信奉的舊約聖經裏,並非新約福音杜撰出來的,因此不論甚麼人,都應該遵行上帝的道,互相接納。這些經文,如:

第9節「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是出自《詩》十八49和《撒下》廿二50。此詩原本是大衛戰勝外敵時所作,說他要在外邦中傳揚上帝的名;同時是預言上帝的救恩要遍及外邦;

第10節是引用《申》卅二43,摩西的詩;他告訴外邦人,要與以色列人一同歡乎讚美上帝;

第11節引自《詩》一百一十七1,詩人呼籲萬國萬民都要稱頌耶和華;

第12節引自《賽》十一10,預言基督要治理萬邦。主耶穌肉身是大衛的後裔,而大衛是耶西的兒子,因此耶西的根就是指基督。

保羅列出這些舊約經文,就是要說明基督的救恩,不但臨到猶太人,也臨到外邦人,是舊約時代就已經有先知預言過的,因此人要彼此接納。

然而,人不都有這等知識,即使讀過聖經的教導,也未必做得到,因為人與人之間,有時總會有令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因此保羅教導我們要「治死在地上的肢體」,就是要「正身清心」。首先自己要做好,就如保羅所說:「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西三5)即是除掉屬肉體的惡行和惡念。

保羅還教導我們說:「但現在你們要棄絕這一切的事,以及惱恨、忿怒、惡毒、毁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三8-11)就是說,要除掉我們的老自我,棄掉我們一切的惡習、惡念,使我們有重生的生命,滿有基督的愛心,能夠接納別人;同時,也讓自己可以被別人接納。

保羅提醒我們,信徒是「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舊和新的交替,是要脫去和穿上;就是要徹底,不可拖泥帶水。衣服髒了,一定要脫去,不能就那樣加上一件新的。我們這個新人,是照主的形像造的,不可再受老自我的遺害。新造的人,是沒有種族與階級之分的。因為基督是包括一切的,只要接受福音,悔改歸主,主就住在我們裏面。因此,信徒與信徒之間,要效法主,如基督接納我們一樣地彼此接納,就能榮耀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