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在火中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第2章1-5節、14-21節、40-42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極大的奧秘
經文:以弗所書第5章21-33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禱告的殿
經文:馬太福音第21章12-17節
地點:香港仔堂

講題:在火中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第2章1-5節、14-21節、40-42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極大的奧秘
經文:以弗所書第5章21-33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禱告的殿
經文:馬太福音第21章12-17節
地點:香港仔堂
日期:2025年6月1日
題目:返教會感覺有如回到家一樣
牧者:蕭嘉祥牧師
當我在思想本月「牧者的話」要與大家分享些甚麼時,在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位我小時候認識並相處了十年的傳道人,當時教會的年青人沒有人會稱呼她為傳道人,大家都稱呼她金英姑,她的生命見證有如我們上個月教會的主題一樣「因信而生的愛心」;她信主後奉獻自己全時間事奉主,沒有結婚因此沒有兒女,我們這班頑皮的少年人就是她彰顯基督的愛的屬靈兒女。今日就讓我將這位金英姑介紹給大家認識吧。
1. 她常欣賞並鼓勵人
記得第一次在菲律賓返教會,當時正舉辦暑期聖經班。第一次返教會,我當然不認識這位傳道人,但她的笑容令人感到很舒服。當日我早到了,她正在打掃,我不記得是她邀請或自己主動幫忙打掃。該日的暑期聖經班有背金句環節,我也成功背出了金句。
那日暑期聖經班結束前,還有頒獎環節,我竟然得了三個獎牌,一個是樂於助人,一個是完成背金句,還有一個我不記得是甚麼了;這三個獎牌其實一點都不值錢,但對幼小的我卻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令我很喜歡返教會參加主日學,覺得教會就是充滿愛、被接納、被肯定的地方。
2. 她樂於服事及關心人
她的臉孔不但常帶笑容,從不見她生氣,她也很有辦法令到我們一班少年人臉上有笑容。每次青少年團契開會或要到教會幫忙,她便會下廚,為我們煮很美味的食物;到了教會感覺尤如回到家一樣。
她也經常到會友家中探訪,知道會友家庭的需要時,便作出適當的關懷及幫助。
3. 她熱愛傳福音
1976年我們一家從香港搬到菲律賓,隔年我在附近的一間沒有宗教背景的中小學讀書。這學校曾發生了一場火災,導致整間學校需要重建。在重建期間學校借用了我們的教會上課,因此教會和學校就建立了友好關係。學校在1977年重建完畢,因金英姑與學校的友好關係,學校容許金英姑每逢禮拜五下午放學後,在校內課室舉行團契活動。當時我正好在這間學校就讀,因此便成為金英姑的其中一位幫手,我的傳福音心志很可能也是在那時開始養成。後來教會更在學校附近租了一所兩層高的屋作為該學校的學生中心,在學生中心信主的學生中,最少有四位後來成為傳道人,其中一位更成為新約博士在神學院作教授。
弟兄姊妹,我們因信主就必須在生活的言行中彰顯基督的愛。我們因信而生的愛心必然能祝福身邊的人。但願我們相處時多一些欣賞鼓勵,主動去服事及關心有需要的弟兄姊妹,讓大家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講題:極大的奧秘
經文:以弗所書第5章21-33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盡忠守望
經文:以西結書第3章17-21節、33章1-9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在火中的教會
經文:使徒行傳第2章1-5節、14-21節、40-42節
地點:香港仔堂
主 講:蕭嘉祥牧師
講 題:極大的奧秘
經 文:以弗所書第5章21-33節
主 講:麥寶山牧師
講 題:在火中的教會
經 文:使徒行傳第2章1-5節、14-21節、40-42節
講題:知道何為愛
經文:約翰一書第3章11-20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愛的根基
經文:以弗所書第3章14-19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信的見證。愛的印記
經文:使徒行傳第4章31-37節
地點:香港仔堂
作主的門徒,要進深認識三一上帝的豐盛,才能在生活中不斷經歷上帝的帶領。受了聖水禮,已經重生了,這個新生命就要接受真理的教導,在真道上長進。個人的價值觀也要在真理中得着更新,以至結出果子。事實上,聖靈要將基督的豐富賜給屬主的人。讓我們打開心扉,繼續追求更新與變化。
為此,我們為已經領洗的弟兄姊妹,開設跟進班,一同踏上價值觀重整之旅。
日期:2025年5月7、14、21及28日(禮拜三)共四課
時間:晚上8-9時
形式:用Zoom上課
導師:蕭嘉祥牧師、麥寶山牧師
報名:請向教牧登記
日期:2025年5月18及25日
題目:因信而有的福氣
經文:羅馬書第5章1-5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在《羅馬書》第5章1-5節,使徒保羅深入討論因信稱義這題目—我們因信稱義,除了得蒙救贖,還能得着上帝在基督裏所要賞給我們的各種屬靈福氣。這些福氣是透過主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這段經文提及四樣的福氣:
一. 得與上帝相和(羅五1)
未蒙救贖前我們是該死的罪人,蒙救贖後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得了尊貴的身份地位。
因信稱義不只是解決了罪的問題,解除了敵對的關係,更使我們與上帝產生父子關係,有了親密和愛的關係。這樣的關係轉變,在這敗壞的世界中是不可能的事。一般人對別人好或者所謂愛一個人,都是帶有條件或有利益關係的。在這現實的社會中,當一個人沒有了利用價值,他很快就會被遺忘甚至遺棄。但上帝卻是在我們還是罪人、頂撞祂、得罪祂時,就主動饒恕我們,更為我們在十字架上開了一條出路,使我們因信得蒙救贖並得兒子的身份,這絕不是一件小事,我們不要輕看「得與上帝相和」這福氣。
使徒保羅又說:「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祂藉着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林後五18-19)上帝不但叫我們與祂和好,祂更把這和好的職分和道理,賜給並託付了我們。
蒙大恩的人呀!閩南堂的弟兄姊妹們!我們因信得稱為義,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我們要因這福氣常存感恩的心,並要因我們從上帝所領受的職分及託付,作一個宣揚和好福音的使者,在生活上顯出我們真與上帝並與眾人和好的見證,作一個和平之子。
二. 得進入現在所站的恩典中(羅五2)
「恩典」的意思是白白的賜予,不是我們配得的,也不是可以靠人的努力賺取的。因着信使我們得稱為義,得以和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更使我們得以享受上帝的恩典。此外,我們是持續地享受上帝的恩典,並非間中享有;上帝與我們不是君臣的關係,我們不會一時得寵,一時失寵。我們所享的恩典是牢固的、可靠的、不變的。上帝的恩典一生一世陪伴着我們,我們是時刻活在上帝的恩典中。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夠使我們與上帝的愛(上帝的恩典)分離。(羅八38-39;詩廿三6)
有上帝的恩典在我們身上,我們便不應如未蒙救贖時那樣自私,常想辦法從別人身上得利益得好處;我們應當活出蒙恩的新生,多思想怎樣成為別人的祝福。
三. 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羅五2)
我們所「盼望」的是將來要得的福氣,經文說我們所盼望的是上帝的榮耀,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所盼望的是甚麼:
1. 主耶穌再來的時候要在榮耀中顯現(太廿六64)
馬太告訴我們:「……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着天上的雲降臨。」耶穌基督會滿有大能、滿有榮耀再臨。
2. 信徒與主同得榮耀
人因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三23),雖然因信稱義,已得蒙救贖,但救贖卻仍然未能完全,因仍有舊我的存在,但將來在主再次降臨時,我們便能完全得贖,得榮耀的身體。(參西三4)
我們在世的身體是暫時的,不完美且漸漸衰殘、老化、敗壞,但主再來時,我們必得復活的身體,是完美、榮耀、存到永遠的身體。
新約聖經用「帳棚」來比喻我們今生的身體,而以「天上永存的房屋」來形容復活的身體。因此我們要明白在世只不過是暫居的,一切事物、得失,包括我們在世的生命也必然過去。我們不要像世人只顧賺取今世的錢財、享樂、美貌,應當因盼望上帝榮耀的來臨而心存滿足,歡歡喜喜地為永恆作好安排,注重內裏的虔誠,關顧身邊有需要的人,迎接主的再臨。。
主耶穌再來的時候要在榮耀中顯現(太廿六64)
馬太告訴我們:「……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着天上的雲降臨。」耶穌基督會滿有大能、滿有榮耀再臨。
四. 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羅五3-5)
有些人以為信主後可以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因為上帝必使我們不遇任何困難或病痛。但這不是聖經的教導,保羅在第3-5節告訴我們在世仍會遇到患難。主耶穌也曾告訴我們:「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
保羅指出雖然信主後仍會有患難,但這與享受因信而得的福氣並不矛盾,事實上上帝可以使用患難帶給我們更大的祝福。
我們因信在患難中不再是消極地忍受,我們能靠主歡欣、雀躍。表面看來,信徒得救以後的人生境遇似乎與得救之前並無分別,但是內裏卻與之前不同,我們靠主能享有出人意外的平安,能在患難中仍是歡歡喜喜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去面對所遇到的患難。
信徒在患難中仍有喜樂,是因為知道我們所遭的患難並不是白受的,在患難中仍有上帝的恩典陪伴,要叫我們從中得着益處。保羅曾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
在遭受患難時要能喜樂蒙福的另一個關鍵是我們必需愛上帝,願意信靠順服上帝,這樣就必蒙福。當知道我們生命中所發生的任何事,不論好或壞,都在上帝的看顧和保守中。上帝既然允許這些事發生,祂必帶領我們經過,我們總不會白白受苦。信靠基督我們就能不擔心明天會發生甚麼事,因為我們知道主的恩典夠用,祂必會供應我們的需要。
保羅繼續說:「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五3-4)「忍耐」是透過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患難而產生的。每經歷患難都能忍耐,便產生了「老練」。當我們在患難中靠主,次次經歷上帝的幫助,便知道上帝不會使我們白白忍受苦難,知道上帝可以透過苦難叫我們得益處,因此老練便產生盼望。
最後保羅說出我們為何可以在「患難中仍是歡歡喜喜的。」保羅說:「盼望不至於羞恥」意思是如果我們所盼望的最終沒有實現,那麼我們就會感到羞恥和失望。但保羅說我們對主救恩的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就是說我們所盼望的是必能得到的,上帝必在患難中陪伴我們,幫助我們,因為上帝愛我們。聖靈要讓我們在患難中經歷上帝對我們的愛。使徒約翰也曾說:「……祂(主那穌)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十三1)
雖然患難是難免的,但知道主愛我們到底,我們就可以不懼怕面對人生的每一日。同時因明白患難是信徒必遇的事,我們都是同路人,就當學會彼此守望、彼此扶持、彼此陪伴同行。
講題:愛的根基
經文:以弗所書第3章14-19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知道何為愛
經文:約翰一書第3章11-20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活出愛
經文:哥林多前書第13章1-13節
地點:香港仔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