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基督捨己的愛

日期:2025年4月6日
題目:效法基督捨己的愛
牧者:麥寶山牧師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基督徒看似喜歡講死後上天堂;在天堂享受無盡的福樂,是不少基督徒的信仰中心和目標,或許因此我們不時看見各教會掛出大型的街招,寫着「信耶穌,得永生。」這樣的宣傳也許吸引了一些人相信基督教,但在傳福音的經驗中,卻收到不少輕蔑的回應。未信主的朋友,往往僅因為這句話,就以為這是基督信仰的主要內容。

然而,僅僅以上天堂為目標的信仰態度,正缺失了對仁慈憐憫的三一上帝的熱切追求、對學效基督的堅持不懈,更遑論背負十架、活出基督的樣式!因此,保羅要求弟兄姊妹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貼近主的心懷,明白祂所思、所感,所愛、所恨。

《腓立比書》第2章5-11節是教會早期的一首詩歌,傳遞基督徒應有的信仰生命,就是學效基督的捨己。祂是上帝,為萬有之主,居無限榮耀之中;但祂順服父上帝的旨恴,捨棄一切,甚至成為受造的人。(其實,我們根本不能理解聖子所捨棄的,是何等長闊高深!)不但如此,祂在受造的人群中,更遭受迫害、排擠和殺害;不但被處以十架極刑,人更將污名加在祂身上,控訴祂褻瀆上帝,說是罪有應得;但基督的一切捨棄,都是出於愛,為救贖人類脫離罪的轄制,祂的愛是何等超脫!

十架是彰顯基督大愛之所在,而我們信仰生命的彰顯,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捨棄多少?捨棄老我的驕橫、執着、貪婪,換上對基督的信靠、順服和服事,單單以愛為動機,以愛主之愛來愛人。

在預苦期中,讓我們學習以基督的心為心、讓十架成為我們重生的記號、清楚自己是屬誰,為何而活,並當如何生活。

誠心所願!

律法與基督

日期:2025年3月23及30日
題目:律法與基督
經文:希伯來書第10章1-14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希伯來書》的作者寫信給當地的第二代猶太基督徒,因為他們受到熱心猶太教徒的影響,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有所動搖,看重舊約的種種規條、律法及祭物過於基督,於是透過這封信告訴他們,主耶穌基督比一切都要優越;主耶穌超越摩西律法、利未人的祭司職分、天使及舊約的獻祭。

今天這段經文指出律法與基督的關係,基督遠遠超越律法並舊約的獻祭,唯獨信靠主耶穌基督才能使人得救贖。

一. 舊約(律法)只是新約(基督)的影兒,不能除罪(來十1-4)
在《希伯來書》中「律法」代表整個舊約的制度,作者強調「律法」只是一個「影兒」。「影兒」不是真實的,只是真實事物的不完美反映。按律法的要求所獻上的祭物,亦只是將來更美好事物的影子。所以律法和所獻上的祭物都不具備赦罪或使人完全的功效。上帝設立律法時,是透過律法叫人想起罪來,律法和獻祭不能除罪,只有主耶穌基督的救恩才有完美全備的功效。

作者解釋說:

1. 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因祭物不能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
作者告訴我們,這樣的獻祭沒有完全的果效,不然,便無需年年獻上。
獻祭是基於有罪,如果這些祭物真能使人得完全,那麽獻了祭,目的達到以後,就無需要再獻了;不斷需要獻祭,因為獻祭的功效不完全。

2. 祭物只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
律法規定的祭物沒有解決罪的問題,而是「提醒」人有罪。每次的獻祭,使人想起自己的罪,正如《羅馬書》三20所說的:「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包括獻祭]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3. 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
獻祭牲提醒我們罪有多嚴重,指出只有流血才能除罪,但這些祭物始終不能除去人的罪,原因有二:

A. 律法規定的祭物,是比人類更低層次的牲畜,因此,動物的血永遠不可能為人贖罪。唯一可以真正為人贖罪的,必須是一個無罪的人,因為普通人都是有罪的人,自己也需要被救贖,唯獨完全無罪的人,才可以真正替人贖罪。

B. 動物不是主動以死替人贖罪,要為人贖罪,被獻上的祭物必須是甘心樂意的,不然被獻上的祭物就是被殺。正如一個人如果不是心甘情願地獻上自己而被殺,他就是受害者,那就是被謀殺。祭物必須是心甘情願的,才能替人贖罪。

所以獻動物為祭只是一個象徵,指向將來要到來的完美祭物。

人要得到上帝的悅納,來到上帝的面前,必須先蒙赦罪,脫離罪污。人類想盡辦法去遮掩自己的罪過,試圖作善事彌補自己所犯的罪,其實一切都是徒勞無功,因為人犯罪是無法將功補過的,唯有靠一位完全的人,甘心樂意地獻上自己為人贖罪。

二. 新約(耶穌基督)是完美的獻祭(來十10-14)
舊約的獻祭有一個很重要的屬靈功課,往往被獻祭的人所忽略。獻祭是因為知罪,要表達真心悔改,願意服從上帝的旨意而生活,存這樣的心獻祭的人,必蒙上帝悅納。但昔日獻祭的人往往只是履行律法的要求卻沒有真心悔改,沒有歸向上帝的心,這樣的獻祭禮儀怎會蒙上帝喜悅呢?正如今日,如果我們很勤奮地在教會做這樣做那樣,卻沒有敬畏上帝的心、沒有愛弟兄姊妹的心,那麼所作的既不能蒙上帝悅納,也不能榮耀上帝、不能造就人。真正的悔改和順從是上帝在人獻祭時所期望的。

新約耶穌基督的救贖,是完美的獻祭。主耶穌基督來是為要照上帝的旨意行,祂的心意跟父上帝的旨意是完全吻合的。(來十7,9)

耶穌基督降世是遵照上帝的旨意行,祂在世的生活完全順服上帝,甘心為人被釘在十字架,所表現的也是完全的順服,因此成為了完美的祭物,為人類獻上自己成就救恩。《希伯來書》的作者強調耶穌「只一次」獻上為祭,我們信的人就得以成聖。(來十10)舊約利未祭司「天天站着」事奉,在執行職責之時,沒有祭司是可以坐下的,這象徵着持續地工作,永無止息。(來十11)但主耶穌基督卻是把自己一次獻上,就永遠有效,因此祂現時是在上帝的右邊「坐下」了,因為基督已完成了祂的工作,已成就了救贖。(來十12)

作者最後再次強調,基督只須一次獻上自己,就使真正相信祂的人(基督徒、祂的子民)永遠完全。(來十14)因主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祂是唯一完美的祭物。祂藉一次的獻上自己,使信徒成為聖潔,永遠完全。基督獻上自己完全滿足了上帝對聖潔及公義的要求。這裏的「完全」並非指人的行為,而是指基督所成就的救贖功效。基督一次獻上自己的果效,不但使那些因信祂的人「得以成聖」,而且使他們「永遠完全」。我們只一次真正相信主耶穌基督,與祂同死同復活,就永遠成為聖潔,成為上帝的兒女而不再是外人。

基督徒不會因為偶然犯了罪,就失去救恩;不會因為犯了某些罪,就不再是上帝的兒女,需要再次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以便再一次成為上帝的兒女。信徒犯了罪,當然要盡快悔改,不是因怕救恩會失落,而是不願意與上帝的親密關係受到阻隔。我們這「永遠完全」的地位,不是靠我們任何的付出而獲得的,乃是單憑基督「一次獻上自己」而得到的。

耶穌基督就是舊約所預表那完美的祭物,祂一次獻上自己,祂的寶血流出使我們的罪得赦免,使相信祂的人永遠完全。我們是何等有福,不只今生有倚靠、有盼望,我們更是有永恆的福樂。

今天我們在世活着的目的,不是為自己能得救努力作工,因我們已擁有永遠的救恩。我們在世活着乃為榮耀上帝,以感恩的心遵祂的旨意而行,愛主愛人,並要努力與人分享我們從上帝所領受的救恩。

    2025年4月6日 主日崇拜

    講題:路是人走出來的

    經文:路加福音第24章14-16、28-35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願父神的榮耀在我身上得彰顯

    經文:約翰福音第12章20-28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大能得勝者

    經文:詩篇第68篇1-6節

    地點:香港仔堂

    講道預告 (2025年4月份)

    『效法基督無私的愛』

    主 講:蕭嘉祥牧師
    講 題:主耶穌無私的愛
    經 文:約翰福音第4章34節、馬太福音第26章39節

    主 講:麥寶山牧師
    講 題:愛的使徒
    經 文:約翰福音第19章25-27節

    2025年3月30日 主日崇拜

    講題:尚欠應許大能,顯明福音為始

    經文:羅馬書第1章8-17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最後的嗎哪

    經文:約書亞記第5章9-12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我知道所信的是誰

    經文:提摩太後書第1章6-12節

    地點:香港仔堂

    乒乓球賽

    日期:2025年5月4、18及25日(主日)

    時間:下午1時至4時

    地點:香港跑馬地山村道9號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

    查詢 :2838-0577,2893-2242

    費用 :全免

    截止報名:2025年4月20日 (主日)

    形式:

    1. 以團體(如團契、詩班、主日學等)淘汰賽方式進行;
    2. 每團體最多兩隊出賽;
    3. 每隊最少有6名不同的隊員,其中一名必須是姊妹;最多有兩名親友參賽;可以有後補隊員;
    4. 每人只可以參加一場比賽;
    5. 每隊每次比賽五場,次序為單打、單打、雙打、單打、單打,頭三場比賽必須要有一位姊妹出賽;
    6. 每場是採用3局2勝制,每局先得11分的一方為勝方;
    7. 勝方可以晉級下一輪與另一隊勝方繼續比賽,直至分出冠、亞、季軍為止。

    [請按此處報名]

    「基督平靜生命風浪」講座

    主題:「基督平靜生命風浪」講座 (共5堂)

    日期:2025年4月5、12、26日及5月10、24日(禮拜六)

    時間:下午2時至4時

    地點:香港北角渣華道128號渣華商業中心4字樓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

    內容:
    日期:4月5日 
    主題:優質睡眠(1)
    講員:劉有財傳道

    日期:4月12日 
    主題:優質睡眠(2)
    講員:劉有財傳道

    日期:4月26日 
    主題:面對試探
    講員:陳誠東牧師

    日期:5月10日 
    主題:放過自己•饒恕別人
    講員:黃葉仲萍博士

    日期:5月24日 
    主題:正向心理
    講員:黃葉仲萍博士

    講員資料:
    劉有財傳道
    稍後提供
    陳誠東牧師
    資深牧者,現任道風山基督教叢林靈修部主任
    黃葉仲萍博士
    前伯特利神學院輔導科教授、宏恩基督教學院教育及心理學院副教授兼署理系主任、心理及輔導學高級文憑課程總監

    查詢:2893-2242

    [請按此處報名]

    2025年3月23日 主日崇拜

    講題:馬太福音第14章15-21節

    經文:宏德街2號A的普通人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我知道所信的是誰

    經文:提摩太後書第1章6-12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勇敢傳主福音

    經文:使徒行傳第8章26-40節

    地點:香港仔堂

    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日期:2025年3月9及16日
    題目: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經文:彼得前書第5章1-4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使徒彼得在教會面對迫害時,寫信勸勉教會的長老們,應該團結、站穩、合一,共同面對挑戰。彼得深深關心信徒,他們受到迫害和攻擊,需要牧人的牧養和照顧;教會領袖應該帶頭面對困難,餵養上帝的羊羣,引導羊羣站穩。

    為鄭重其事,彼得在經文第1節便提出了長老們必須聽從他的三個理由。

    一. 我這同作長老的勸你們
    「我這作長老、……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彼前五1)
    彼得明明是一位使徒,如果他用使徒的身份來勸勉教會的長老,豈不是更有權威?為何他要自稱為長老?當然他也的確是當時教會的一位長老,他自稱為長老最少有兩個意思:

    1. 這是彼得謙卑的態度,因為按他在教會中的地位來說,他不但是十二使徒之一,而且身居其中領導地位,但他卻以長老自稱,與閱讀這書信的長老們等同,讓他們感到身份的尊貴,同是上帝的僕人。
    2. 他自稱長老,表示自己所要說的話自己也必須遵守,大家是同一陣線,需要共同努力做好牧養羣羊的任務。

    二. 我這作基督受苦的見證人勸你們
    「我這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勸你們……」(彼前五1)
    彼得是主耶穌基督受苦的目擊證人,他親眼看見主耶穌基督為成全救恩,為世人受盡種種的苦難(被人嘲笑、辱罵、戲弄、鞭打、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今日我們能透過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憑信蒙恩得救贖,我們實在是蒙大恩典。因此,所有蒙大恩得救贖、又蒙上帝的恩所揀選的長老們,都必須聽從彼得的勸勉。

    三. 我這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
    「我這作長老、……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彼前五1)

    彼得在經文第4節用一種肯定的語氣,說明自己將來必定與主同享榮耀,他必定是想起主多次應許祂必再來,信徒將與祂同得榮耀。彼得肯定凡在世為主而活而受苦的信徒,將來必然與主同得榮耀,因此長老們就更要聽從彼得的勸勉。

    1. 按着上帝的旨意照管上帝的羣羊(彼前五2)
    「牧養」是含有保護、看顧、養育、引導的意思。牧人應負責為羊羣尋找水草,保護他們不受野獸攻擊,引領他們行平安正直的路。
    彼得在第2節給我們看見作長老的在牧養羊羣時,需要明白的兩個重要原則:
    i. 站在一個管家的地位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羣羊」,這一句清楚表示這些羊羣並非是自己的,乃是上帝托付給我們的,他們是屬上帝的,長老應以一個管家的身份牧養上帝的羣羊。
    ii. 按着上帝旨意照管羣羊
    照上帝真理的原則照管羣羊,不隨私意,不存私心,也不為討好人或怕得罪人而順從人的意思,只求向上帝盡忠。

    2. 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彼前五2)
    彼得指出牧養的聖工必須甘心情願順從主的呼召,為主的緣故牧養主的羊。

    保羅曾對哥林多信徒說他傳福音是「不得已」的,似乎沒有其它選擇。他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九16)保羅的「不得已」並非出於人的強迫而勉強去做,乃是因為上帝的愛激勵他,聖靈的催逼使他不能自己地去傳福音。

    教會領袖/長老要自願地去照管羊羣,不該是被迫去服事。而每個基督徒亦當參與事奉,可惜多人卻拒絕,為甚麼呢?
    ⇒ 有些人覺得自己不配和不夠資格;。
    ⇒ 有些人覺得參與事奉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
    ⇒ 有些人覺得有壓力,不想承擔責任;
    ⇒ 有些人覺得人的要求太難滿足,不論怎樣做,總會有人批評。

    但使徒彼得提醒我們,不是因人的緣故做或不做,乃是因為主而甘心去做;只要是我們清楚聖靈的感動,我們就不應拒絕。

    3. 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前五2)
    「貪財」是指貪圖不應得的錢財,原文是由「可恥」與「獲得」二字合成。

    當時的長老有一部分可能是全時間牧養教會的人,所以這些長老會接受教會的供應。(參提前五17)

    所以彼得說「不是因為貪財」可以理解為不應貪求更高的薪酬才接受教會聖工的職責;當然教會也當對全時間牧養教會的人有合理的待遇。另外,也不應以事奉為一種職業,作為只是謀生的一種手段。

    今日大多數教會的長老和執事都有自己的專業,無需教會供應他們的需要,很多時他們反而為教會的需要而樂意奉獻。

    當我們說教會領袖「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更是提醒長老不要重富輕貧,不要貪圖從信眾身上得到任何形式的利益,不要作貪財的人。

    4. 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羣羊的榜樣」(彼前五3)
    「轄制」有憑權力或武力壓服人,使人被自己管治的意思;有聖經譯本把「轄制」譯作「威嚇」。彼得勸勉長老們對羣羊不要以權力或威嚇照管,而是靠自己美好的榜樣。

    屬靈權柄不是靠地位得來的,而是因美好榜樣而來的。不是因為我們有牧師、長老或執事的身份,信眾就要尊敬我們;而是我們必須以謙卑的態度服事主,以美好榜樣來影響信眾。我們必須在言行、態度、生命的表現,都作信徒的榜樣。

    要作好榜樣其實不單是對教牧、長老或執事講的,教會領袖故然要先以身作則,然後才能影響信眾,使信眾也會效法領袖們的樣式,成為別人的榜樣。使徒保羅成為我們最好的榜樣,他對哥林多信徒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十一1)

    最後彼得告訴我們:「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前五4)凡忠心事奉主的,將來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在主將來再來時,忠心事奉主的將分享主耶穌的榮耀。

      2025年3月16日 主日崇拜

      講題:為世界而堅固

      經文:哥林多後書第4章7-18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勇敢傳主福音

      經文:使徒行傳第8章26-40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神聖的約定

      經文:創世記第15章1-12、17-18節

      地點:香港仔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