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 主日崇拜

講題:讓生命不一樣

經文:馬太福音第4章12-22節

地點:跑馬地早、日堂


講題:相信了、復活了、傳開了

經文:哥林多前書第15章1-11節

地點:北角早、午堂


講題:瞎眼今可看見

經文:馬可福音第10章46-52節

地點:香港仔堂

希伯來書(培育部網上平日學課程)

希伯來書指出我們信靠的基督是一位比眾先知、眾天使、摩西、約書亞更大的。祂的職分比亞倫更崇高,在更美之聖所中事奉,帶來更美之約,衪為罪一次獻上自己為祭,比一切重複獻上牛羊的祭更美。

希伯來書的資訊,對第一世紀的教會來說是最及時不過的,對今日的教會來說也一樣。我們需要經常醒察,不可忘記我們在基督裏所得永恆的產業與褔樂。我們需要鼓勵,以致在反對與困境的包圍下仍然能忍耐。所有信徒都要接受警告,切勿在親嘗並目睹主的美善之後,退回只重儀文的宗教裏去。

主題:希伯來書(共8堂)

日期:2024年9月27日、10月4、18、25日及11月1、8、22、29日(逢禮拜五)

時間:晚上8時至9時

形式:Zoom

講員:蕭嘉祥牧師

內容:
第一堂 基督的優越
第二堂 安息的應許/偉大的大祭司
第三堂 叛道的危險
第四堂 與麥基洗德相似的祭司職任
第五堂 更新更美的約(I)
第六堂 更新更美的約(II)
第七堂 信心
第八堂 基督徒生活             

查詢:2893-2242

[請按此處報名]

不願一人沉淪

日期:2024年11月3日
題目:不願一人沉淪
牧者:麥寶山牧師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

一九五九年,廿二歲的程文輝入職香港社會福利署,是首位失明社工。她的一生頗傳奇,甚至被改編成話劇,被搬上舞台。

程文輝一生信靠基督,可惜話劇中着墨不多,以致觀眾看不出信仰如何影響她。有一次,她為了救出一位被黑社會操縱的妓女,她和忠心的家傭和姐走入城寨,勸妓女從良,當時的黑社會頭目拉着她,指責她「搶人」,要她從三種死法中選擇一種,包括:槍斃、亂棍打死或者食毒粥。

程文輝對頭目說:「槍和亂棍死得太快,飲毒粥可以爭取時間跟和姐道別。」她與和姐便一同飲下毒粥。事情竟出現戲劇性轉變,原來毒粥是假的。黑社會頭目佩服她的為人,結果出錢讓她們乘的士離開。多年後,這頭目帶同他的手下歸信耶穌,還每年寄一百美元資助她。

程文輝的行動,充份反映基督捨己的愛,愛那些卑微無望的人。

一九六六年,同樣廿二歲的英國女子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來到香港,走入九龍城寨。當時城寨人口約有三萬人,到處充斥賭場、妓寨、鴉片煙館、白粉檔等,多個黑社會勢力盤據。

潘靈卓在這個藏污納垢的地方居住,開放自己的家,努力向這些為吸毒而作奸犯科的「癮君子」、靠賣淫滿足毒癮的妓女、兇神惡煞的幫派份子傳福音。他們認為自己無可救藥,根本不會理會社會如何看他們。他們在自己選擇的黑暗世界中生活,即使賤如老鼠亦毫不介意。

那知,耶穌卻愛他們,不願一人沉淪,派了一、兩個,……甚至還有許多無名的僕人,進到那裏施行拯救。

不願一人沉淪,上帝在不同的角落尋找!

求主用我,與祂同工,不願一人沉淪!

講道預告 (2024年11月份)

『不願一人沉淪』

主 講:蕭嘉祥牧師
講 題: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經 文:彼得前書第5章1-4節

主 講:林世烽宣教師
講 題:讓生命不一樣
經 文:馬太福音第4章12-22節

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日期:2024年10月13、20及27日
題目: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經文:哥林多前書第9章6-23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讓我們從《哥林多前書》9章6-23節看看傳福音這件事:

一. 傳福音是每位基督徒的責任(林前九16-18)
保羅說傳福音沒有可誇的,因為是「不得已的」,即是沒有選擇的餘地、有責任去傳福音的意思。上帝呼召保羅去傳福音,這就成為保羅的責任,是他的人生使命,別無選擇,如果他不傳福音,就是違背上帝的旨意,沒有活出他生存的真正目的。同樣主耶穌也把傳福音的使命交給了我們,要我們在世為祂作見證。(太廿八10-20;彼前三15)

另一個驅使保羅去傳福音的原因,就是他認為如果沒有認真去傳福音,他將有禍患(林前九16下),將來面對上帝,會感到極度的遺憾和痛苦,因在世時雖知道靈魂的寶貴,又知道福音奇妙的救恩是人得救的唯一道路,卻仍不傳福音,不顧及他人的靈魂,任由一個又一個的親友得不到福音的好處就離世,這就是他的罪,就是他的禍了,因此保羅指出不論怎樣一定要傳福音。

保羅指出傳福音只有甘心和不甘心做的問題,沒有可以或可以不做的選擇,每個蒙恩的人都應該與人分享福音的好處,不可以不傳福音。我們只能選擇以怎樣的態度去傳福音,甘心或不甘心。無論是甘心或不甘心傳福音,都不是為着有沒有賞賜的緣故,但甘心傳福音才會重視、才會認真去做,才會一心一意,盡所能在傳福音的職責上盡責。

每一個真正領略了主恩典寶貴的人,都會有保羅這樣的心態,願意為主有所獻上,這就是愛主而愛人的自然流露。事奉也是一樣,如果一面事奉一面嘈嘈鬧鬧,那就不如不要事奉,因為那樣做不但不能榮耀主也不會造就人,上帝也不會喜悅。

傳福音和事奉都是因為被主的愛所激勵,明白自己是蒙大恩的人,心存感恩,願意事奉主,願與別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彼前五2-3)

保羅在傳福音的事工上,完全沒有半點的不情願,乃是甘心樂意地去傳。事奉及傳福音的人應該常常自我反省,確保內心是純正聖潔的,沒有任何錯誤的動機。

二. 要盡所能接觸福音對象,製造機會傳講福音(林前九19-22)

當保羅傳福音的對象是猶太人時,他會按照他們方式,遵守誡命,只要沒有違反真理,他都照做,以便接近他們,贏得他們的接納和信任,好讓自己有向他們傳福音的機會。(林前九20)

對於那些沒有律法的外邦人來說,保羅就不強調猶太人的宗教禮儀,但這並非毫無約束,因他時刻都是活在基督面前,時刻服從基督。保羅接納外邦人的習俗和生活方式,為的是能靠近他們,贏得機會引領他們歸向基督。(林前九21)

經文第22節提及「軟弱的人」,可能是指那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沒有影響力、沒有社會地位的人。保羅處處小心,言行柔和謙卑,盡所能不去冒犯任何人,好爭取機會向他們説明福音。這不是叫我們好歹不分,而是指出要使所有人都能聽信福音歸主,我們便要願意去接觸他們,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方法來向他們傳講福音。

保羅說:「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他的行事為人都以引人歸主為目標,不論甚麼人,他都想辦法接近,為要使更多人得著福音。要成為一個有效的福音使者,就要先能進入人群,被人接納;要甘願捨棄自己的形象,謙卑進入人群。正如主耶穌本是上帝的兒子,為了拯救世人,來到世間取了奴僕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腓二6)我們為福音、為使別人能同得福音的好處,我們是否甘願放下自我!

世界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對禮貌的標準各有不同,當我們去旅行時,如果事先知道那個地方的習俗,就可避免尷尬,與人和洽。要接觸未信的人,我們同樣需要作好準備,要設法了解對方的需要,勇於放下自己的堅持,作出改變,才能有效地接觸到他們。 保羅說他甘心作眾人的僕人(林前九19下),他雖是自由的,且是使徒,有權柄、有地位,但他卻甘心作服事眾人的僕人,目的就是為要多得人;能甘心卑微惟獨真心愛主愛人的人才做得到。祈求上帝燃燒我們冰冷的心,使我們為這個世界迷失的靈魂着急。

二. 要盡所能接觸福音對象,製造機會傳講福音(林前九19-22)
當保羅傳福音的對象是猶太人時,他會按照他們方式,遵守誡命,只要沒有違反真理,他都照做,以便接近他們,贏得他們的接納和信任,好讓自己有向他們傳福音的機會。(林前九20)

對於那些沒有律法的外邦人來說,保羅就不強調猶太人的宗教禮儀,但這並非毫無約束,因他時刻都是活在基督面前,時刻服從基督。保羅接納外邦人的習俗和生活方式,為的是能靠近他們,贏得機會引領他們歸向基督。(林前九21)

經文第22節提及「軟弱的人」,可能是指那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沒有影響力、沒有社會地位的人。保羅處處小心,言行柔和謙卑,盡所能不去冒犯任何人,好爭取機會向他們説明福音。這不是叫我們好歹不分,而是指出要使所有人都能聽信福音歸主,我們便要願意去接觸他們,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方法來向他們傳講福音。

保羅說:「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他的行事為人都以引人歸主為目標,不論甚麼人,他都想辦法接近,為要使更多人得著福音。要成為一個有效的福音使者,就要先能進入人群,被人接納;要甘願捨棄自己的形象,謙卑進入人群。正如主耶穌本是上帝的兒子,為了拯救世人,來到世間取了奴僕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腓二6)我們為福音、為使別人能同得福音的好處,我們是否甘願放下自我!

世界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對禮貌的標準各有不同,當我們去旅行時,如果事先知道那個地方的習俗,就可避免尷尬,與人和洽。要接觸未信的人,我們同樣需要作好準備,要設法了解對方的需要,勇於放下自己的堅持,作出改變,才能有效地接觸到他們。

保羅說他甘心作眾人的僕人(林前九19下),他雖是自由的,且是使徒,有權柄、有地位,但他卻甘心作服事眾人的僕人,目的就是為要多得人;能甘心卑微惟獨真心愛主愛人的人才做得到。祈求上帝燃燒我們冰冷的心,使我們為這個世界迷失的靈魂着急。

三. 凡所行的都應是為福音的緣故(林前九23)
保羅說:「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保羅清楚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並不是滿足自己、不是自己的利益、不是自己的健康,更不是自己的生命;生命中最重要的乃是福音,乃是要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廣傳福音就是保羅的人生觀,就是他工作的目標。保羅確實是每一位基督徒應該效法的對象:要明白福音的重要,有保羅這樣的人生目標,我們才會願意為主放下自己,才會不停留在現時的屬靈狀況中。

正確的人生觀使保羅有別於一般信徒,他願意為福音放棄自己的權利,而一般信徒卻常問:「某件事可不可以作?」實在便是想按己意行事,卻又不敢違反聖經的教導,所以常在灰色地帶中糾纏。正確的人生觀會讓我們問:「所行的對福音的見證有利嗎?能叫人得着福音的好處嗎?會否叫福音的工作受阻礙?」

耶穌說一百隻羊中只要有一隻走迷,牧羊人必盡所能把那一隻迷羊尋回(太十八12)。我們的上帝是尋找迷羊的上帝,當那隻迷羊被尋回時,天上的眾天使也為此歡喜。(路十五7、10)我們能體會上帝的心意嗎?願意照上帝的心意去作嗎?我們必須為那些迷了路的人祈禱,我們必須努力去尋找他們,只要仍然有迷路的羊,上帝就不會停止尋找,我們也不應閒懶停止。

如果我們能體會上帝的心意,願意作上帝所重視的事,我們就必須為身邊仍未認識主耶穌的人祈禱、用金錢支持福音事工、接受個人佈道的訓練、支持被差遣的宣教士,以及親力親為的去傳講福音。

因信而順服的喜樂

日期:2024年10月6日
題目:因信而順服的喜樂
經文:詩篇第16章8-9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至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十六8-9)

將主常擺在我面前的真正意思是甚麼?意思是與主同行,耶和華成為我們唯一的生活目標。信徒不但不應任意而行,更當在凡事上遵照父上帝的旨意而行,獨獨為討上帝喜悅而行。當我們把主擺在我們的面前,即是承認祂是我們獨一的主。這意味着我們願意讓主在我們的生活中居首位。當我們完成早上的靈修時,我們需要繼續把主放在我們面前,讓祂整天作主。

當我們凡事順着上帝的旨意而行,上帝就常在我們的右邊。在聖經裏,右邊常指能力、安全、榮耀、支持、供應、引領,上帝在我們的右邊即是祂必與我們同在,看顧、保守、引領我們。

有父上帝的同在,給予我們不住的關懷和保護,我們就不至搖動,世上就沒有任何人或事能使我們搖動。主不會讓任何事情、試煉、誘惑或危險威脅我們、超出我們所能承受的,祂必賜我們足夠的恩典來應付人生種種的挑戰及困難。

「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活在祂的面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永恆的喜樂。主渴望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首位,祂渴望走在我們前面,但是,即使祂愛我們,想以各種方式照顧我們,祂也不會強行進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必須願意向祂屈服,交出我們的主權,讓祂作主。當我們真正將祂放在我們面前時,祂就會坐在我們身邊,並賜給我們與祂同在的所有好處,賜給我們真正的喜樂。

弟兄姊妹們,你喜樂嗎?

講道預告 (2024年10月份)

『因信而生的喜樂』

主 講:蕭嘉祥牧師
講 題:因信祂就……滿有榮光的大喜樂
經 文:彼得前書第1章6-9節

主 講:麥寶山牧師
講 題:校正焦點
經 文:路加福音第10章17-21節

信靠耶穌

日期:2024年9月22及29日
題目:信靠耶穌
經文:約翰福音第6章1-13節  
講員:林世烽宣教師

教會這個月的主題是:我們所信靠的對象。或許我們覺得信主多年,應該很清楚自己所信靠的是誰了吧?然而,信仰的道路上,是否有時我們會發現,即便跟隨主多年,遇到新的挑戰和考驗時,仍然會感到迷茫和困惑?

今天的經文講述了一個非常熟悉的故事,五餅二魚的神蹟。就算我們不常讀經,這個故事大家都會聽過。經文提到,耶穌看到有許多人跟隨祂,雖然這些人的動機不盡相同,但耶穌看到的是他們的需要,知道他們饑餓、心靈不安,並渴望得到醫治。

聖經提到:「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約六11)這個神蹟顯示出主的供應是何等的豐盛,連吃剩的都裝滿了十二個籃子。讀到這裏,我們都會感恩地說「哈利路亞,耶穌供應了我們的一切需要!」

正因如此,群眾想要擁戴耶穌為王,真是「民以食為天」。然而,這段經文不僅告訴我們耶穌的供應,也告訴我們,祂如何使用一個孩子的奉獻,成為眾人的祝福。

經文提到那個帶着五餅二魚的小孩。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願意拿出自己所有的食物並不容易。孩子的天性往往是自私的,但這個孩子的可愛之處就在於他的願意和順服。在那成千上萬的群眾中,或許還有其他人有食物,但只有這個孩子願意將自己的食物拿出來。耶穌使用了這個孩子微小的奉獻,滿足了所有人的需要。我們從中看見,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只要他願意將自己所有的獻上,主同樣能使用他,成為多人的祝福。

在這段經文中還穿插着下面這樣一段經文,很有意思。「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祂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約六5-6)腓力一聽嚇一跳,連忙回答:「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約六7)

「二十兩銀子」《新譯本》作「二百銀幣」。兩百塊銀子大概等於當時一個工人6個月賺的工資,腓力說就算這些銀幣都給拿去買餅,也不夠他們塞牙縫。腓力很理性,連想都不想,就直白拒絕耶穌。當然,我們不清楚門徒身上有多少錢,只清楚他覺得沒有必要去為奢望神跡的群眾負責,因為再多的餅,對這一大群人來說還是不足夠,拿出去一點用處也沒有。

或許我們看見耶穌知道該怎麼做,幹嘛還要問門徒?這個很值得我們思考,耶穌為甚麼要問門徒怎麼辦?他明明知道該怎麼做了。這其實是對門徒信心的一個挑戰:你真的相信耶穌能供應嗎?

看到這段經文,我想到我們閩南堂的歷史。幾十年前,日軍侵佔廈門,一些廈門老鄉逃難到香港,當時擔任香港福建商會救濟難民委員會招待股的黃詩田先生,發現閩南籍難民中,有三四十位在用餐前祈禱,經過交通後,在香港禮賢會副堂開始了祈禱會。同年舉行第一次主日崇拜。對於我們的先輩而言,在那樣的環境中,看到上帝的供應,就如五餅二魚一樣的恩典,他們在用餐中滿懷感恩禱告,開始了團契聚會,也就有了我們今日閩南教會。對於當時接待難民的弟兄姊妹,當時有預備好嗎?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嗎?在那兵荒馬亂的時代,他們像那奉獻餅和魚的小孩,願意將自己所擁有的奉獻出來,放在耶穌手中,成為那一代人的祝福。

弟兄姊妹,86年過去了,如今我們處在一個新的變革時代。香港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移民潮帶來人口的流動,走的是精英,來的是同樣優秀的人才。特別是近年來,越來越多優秀的年輕人來到香港求學或工作,他們中間許多人尚未聽聞福音。這就像耶穌問腓力的問題:「我們到哪裏去買食物,好讓這些人都吃飽呢?」今天,耶穌同樣在問我們:你相信上帝的供應嗎?

願我們像當年的小孩一樣,在面對新的挑戰時,我們願意將自己放在耶穌手中,成為這時代中的祝福。願主幫助我們在這個變化的時代中,繼續信靠祂,並將祂的福音傳揚出去。

我們還歸誰呢?

日期:2024年9月8及15日
題目:我們還歸誰呢?
經文:約翰福音第6章66-71節
牧者:蕭嘉祥牧師

今天這段經文,我們從兩方面來思想跟從耶穌這件事:

一. 門徒多有退去的,不再跟從耶穌的原因(約六66-71)
當時有很多人跟從耶穌,但心存不正確的目的及動機。這些人因五餅二魚的神蹟得到飽足,以為彌賽亞到來必定像摩西那樣,從天上賜下嗎哪給他們,甚至會比摩西帶來的更多更好。這些人認定耶穌就是如他們所想那要來的彌賽亞,所以他們想強迫耶穌作他們的王(約六12-15)。

當晚上,門徒先渡過湖,耶穌上山禱告畢,在海面上走,要到門徒那裏去,門徒看見以為是鬼怪(太十四26),後來主耶穌上了船,到了目的地。

那些因神蹟得吃飽的人,到處去尋找耶穌,後來得知主耶穌在湖的另一邊,他們就上船往迦百農去,果然找到了耶穌,便問:「拉比,是幾時到這裏來的?」這些人努力尋找耶穌,似乎是願意親近耶穌,跟隨耶穌,但主耶穌卻沒有因而歡喜,因為知道他們的動機及目的不正確。他們並非信受了耶穌和祂的教訓,而是希望能從祂的身上得到好處,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主直接指出他們的錯誤,希望他們改正思維,明白跟從祂的正確態度及意思(約六26-27)。

主耶穌叫他們不要為必壞的食物勞力,不是叫他們不該賺取每天的生計,而是不希望人將必壞的食物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生存不該只為飲食享樂,不應只為滿足肉體的需要,因為人不只有身體,不只有今生,我們還有屬靈生命,有永恆,所以應為那存到永生的事物而勞力。

主耶穌曾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保羅也提醒我們說:「食物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但上帝要叫這兩樣都廢壞。身子不是為淫亂,乃是為主;主也是為身子。」(林前六13)人活着不是單為滿足身體的需要,因為身體總會朽壞,人應當力求明白上帝的旨意,活出信仰,以上帝的話為生命的準則,每日活在上帝的旨意中,才有永恆的價值。

這些人不明白主耶穌的教導,因為他們只想主耶穌滿足他們肉身的需要。他們或許會想,耶穌如此說,是否意味着不會再有免費食物,那麼尋找祂豈不是白費心機來。

主耶穌又說:「我就是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着。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裏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約六47-56)

「主的肉,主的血」是指主耶穌在十字架的捨己;「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就是凡相信的人,上帝就賜我們永生。
但這些尋找耶穌的人卻只想着自己,因此多有退去的,不再跟從耶穌,證明他們不是真心跟從主耶穌。

歸納那些門徒退去的原因有三個:
1. 他們聽不懂主的話,覺得甚難,特別是當主耶穌稱自己的肉是可以吃及自己的血是可以飲的;
2. 主耶穌又稱自己是從天而降的(第38節),因着不信,他們還認為這是對上帝的不敬;
3. 因耶穌不願意作他們的王,不願按他們的想法復興他們心中的國家,也因沒有免費飯餐了。

主耶穌要的跟從者,不是這些只為利益而跟從祂的,主耶穌要的跟從者是重視與主有親密關係的人,願意委身遵行上帝旨意,在世為祂作美好見證的人。

當這些目的及動機錯誤的人退去,不再跟從耶穌時,主耶穌問祂的十二個門徒,是否也要離開。彼得代表十二門徒回答主耶穌,他的回答雖然簡單,卻是非常完美及重要,很值得我們思考。

    二. 門徒堅持跟從主的原因(約六68-69)
    I. 「我們還歸從誰呢?
    這反詰句其實是表達肯定的意思,指跟從耶穌,沒有其他選擇。
    要堅定跟從主,首先我們必須清楚知道,主耶穌基督並非眾多選擇中之一,主耶穌基督乃獨一的主,唯一的選擇,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徒四12;提前二5)

    II. 「你是上帝的聖者」
    這是門徒對主耶穌基督的敬重,表示他們明白主耶穌應該在他們的生命中佔優先的地位,因祂是上帝的兒子,是他們應該跟隨的基督。我們跟從耶穌,不是因為主應許要滿足我們的需求,而是因為祂是上帝的兒子,是主,祂是我們唯一值得跟從的對象。人應該愛主,敬畏主耶穌,因祂本身配得我們敬拜,不是因祂所賜的福才愛祂。主耶穌不是成全我們願望的工具,祂是我們敬拜的對象。

    五餅二魚的神蹟,眾人都認為唯獨上帝的兒子才能施行這樣的神蹟,但他們卻沒有在上帝面前謙卑降服,因為他們只關心自己眼前的益處。

    比對耶穌呼召彼得時的境況:彼得整夜勞力打魚,並沒有打着甚麼,早上洗網時,主耶穌卻吩咐彼得下網打魚,彼得在不太情願下順服下網打魚,圈住了許多魚,連網都險些裂開。當彼得看見這神蹟時,他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彼得認識到耶穌是宇宙至高無上的主宰,是所有人都應該俯伏敬拜的那一位,因此不像這些在五餅二魚神蹟得利益的人,只想到免費餐。

    III. 「你有永生之道」
    人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其實是把自己的勞力、思想、精力放錯位置。人看重感受、享樂、名利、地位、成就,其實是不智的,因為萬事萬物都會過去,人自己也會成為過去。其實豐盛的生命是一個充滿愛的人生,凡事能靠主喜樂,因信而有盼望、有永恆的生命。沒有人能掌握自己的生老病死,也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財物名聲等,但主耶穌卻給一切信祂的人一個保證,那就是永恆的生命。單憑信靠祂,我們就必然得救。

    跟從主耶穌若存有錯誤的觀念,會讓我們懷疑上帝的慈愛及同在,甚至埋怨主耶穌沒有滿足我們的請求,沒有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救我們脫離困境。

    跟從主耶穌,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主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上帝是唯一值得我們敬拜的對象。祂是主,我們是祂的僕人。雖然在世我們會遭遇困難,但主保證我們因信必然得永恆的生命。